到了21世纪初西藏舞蹈迎来了开门红,拉孜堆谐“飞弦踏春”就是21世纪初的佳作。《飞弦踏春》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很多反思的问题,我认为它的成功有如下几个因素;一是它反映了我区农牧民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幸福喜悦心情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这是《飞弦踏春》能够站的住的主题思想。第二是它保持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这是《飞弦踏春》的最大看点,人们可望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因为经济一体化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和实惠,文化多元化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精神享受,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每个民族都充分发扬自己民族的文化优势和特色才能,中华民族文化绚丽多彩,也为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做出贡献。第三是它自唱、自弹、自跳的艺术形式。离了扎年琴跳堆谐就会失去它应有的风格特点,离了双脚踏的脚步动作就不能成为堆谐。“飞弦踏春”有40多名男女演员边唱、边弹、边舞还有多种复杂的队形变化真不简单,这是专业舞蹈演员暂时办不到的,特别是《飞弦踏春》中的反弹扎年琴的舞段,在全国来讲是独一无二的,人们也可能说敦煌壁画上有,但敦煌壁画只是壁画,而不能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活的东西,舞剧《丝路花雨》中的英娘反弹琵琶,只不过是扛着琵琶在跳舞,即不会弹,也不会唱。而《飞弦踏春》中的反弹扎年琴是舞者将弹、唱、跳融为一体,这可真是高超的技巧,独特的风格。第四是《飞弦踏春》节目的名称和内容结合的恰如其分。它飞出了扎年琴优美的琴声,唱出了幸福的歌声,踏出了春天的舞步,表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变化、新生活。第五是《飞弦踏春》在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处理的非常得当。编导既没有赶时髦又没有盲目跟随别人的后头走,而是紧紧抓住民族文化的根,根深才能叶茂,就像一棵树一样两头都要长,根越深树长的更高更粗,民族文化的发展同样是这样,作者对你从事的民族文化、习俗、信仰了解的越多越深,你的创作越有把握,所谓的“扬弃”就是在众多文化类别中筛选出来的,如果你对所从事的民族文化、习俗不了解或不熟悉,那么你也不知扬什么?弃什么?这样的状态去搞创作可能会导致对民族原有文化的一种糟蹋。第六是《飞弦踏春》的服饰设计基本上采用了当地农民的盛装,没有花花绿绿的更没有露大腿露胸部露肚脐的现象,整个服饰采用拉孜农民特有的服饰特点给人以自然朴实的感受到自然朴实无华。第七是《飞弦踏春》的音乐和舞蹈基本上采用了民间原有的素材,音乐创作上突出了极强的跳跃感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舞蹈基本上保持原有的动作和套路,但速度和力度以及幅度上有了较大的夸张。这样更加展示出新时期拉孜农民的风采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以及传统文化的魅力。第八是《飞弦踏春》即能上央视大舞台向中央领导和全国人民表演又能下田间地头为广大农牧民服务,有舞台可以表演,没有舞台照样表演。西藏地广人稀,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因此《飞弦踏春》这样的节目非常适合西藏的实际,而且更符合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最高宗旨。当然我并不反对搞思想性强、艺术性高,民族特色浓的大型晚会,我也非常希望出一台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高的好作品。但我们搞作品必须从西藏的实际出发,因为目前西藏一是缺少编剧和编导人才,现有的编导中有一部分在内地编导培训班培训过,其余的均从舞蹈演员改行当编导,而且他们的文化程度也不是很理想。所以不成熟的剧本盲目上演会导致演一两场或三四场就刀枪入库的现象。二是西藏的文化资金毕竟有限,因为大型晚会,首先对表演场地有所要求(一部分资金要投入),其次是对表演设施的要求(有很大一部分资金要投入到高科技含量的舞台设施之中,如:升降移动的舞台,电脑制控的灯光布景,立体环绕的音响效果等)。另外对表演人员的要求(所谓大型晚会就要靠众多演员的表演来支撑,而且目前西藏舞蹈演员比较好点的屈指可数)。所以每次搞大型晚会时到处借聘演职人员,这种做法弊端多而且节目质量推不上去,如:自治区级艺术表演团体搞大型晚会时从地区艺术表演团体借聘演职人员。地区艺术表演团体因演职人员借出而自己单位不能正常排练演出。地区级艺术表演团体搞大型晚会时又从各县文艺宣传队借演职人员,各县文艺宣传队因自己的演职人员借出而本单位的工作就不能正常进行,而且借聘演职人员只有临时观念没有长期打算,这样的一台晚会能持久多长时间?弄不好两头都要落空,特别是两家合作搞的作品,必须考虑能合能分。三是要考虑西藏的演出市场,消费能力,消费观念等。除了以上之外还需要一个宽松而舒心的制作环境。
总之,堆谐《飞弦踏春》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精神享受的同时也留下了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在传统舞蹈与发展创新的处理上做了一次最佳的示范。《飞弦踏春》即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传统与现代结合是最时尚最有生命力的,搞创作要抓内容不要看表象,更不能干舞一面,面目雷同,没有新颖,没有特色,搞不清自己是谁。同时在文化产业化的路子上也做了一定的探索性的示范。通过拉孜农民艺术团的出门演出确实开阔了他们的眼界,转变了观念,提高了经济收入,增强了建设新农村的信心等等,他们的演出在区外打响了,在区内观众虽然没有近距离的观赏到他们精彩的表演,但在电视上看到他们的表演之后都赞叹不息。他们回到区内按理讲除了一般性的表彰之外重要的是召开一些座谈会的形式探讨研究我区文艺创作思路和文化产业的路子,但有关部门对此基本上无动于衷,但2006年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向巴平措主席特别讲到了《飞弦踏春》,2007年在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会议上尼玛次仁副主席也讲到了《飞弦踏春》。2007年7月25日上午在拉萨召开的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第一届四次常务理事会上全国人大常务副委员长热地同志也高度评价了《飞弦踏春》。但有关部门还是没有什么动静,因此,本人也只好就此收笔。但我还想对拉孜农民艺术团提点小建议:你们现在能拿的出去的只有一个《飞弦踏春》节目,一个节目构不成一台晚会,没有一台好晚会你们就不可能独立作战。所以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走向市场,也希望你们的节目立足西藏,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作者,丹增次仁,本所研究员](西藏艺术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