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名】缅甸联邦(The Union of Myanmar)。
【面积】676581平方公里。
【人口】约5750万,共有135个民族,主要有缅族、克伦族、掸族、克钦族、钦族、克耶族、孟族和若开族等,缅族约占总人口的65%。各少数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其中克钦、克伦、掸和孟等族有文字。华人华侨约250万。全国8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约8%的人信奉伊斯兰教。
【首都】内比都(Nay Pyi Taw),人口约80万。
【国家元首】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简称“和发委”)主席丹瑞大将(Senior Gen. Than Shwe),1992年4月23日出任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简称“恢委会”)主席,1997年11月15日改任现职。
【重要节日】独立节:1月4日,建军节:3月27日,泼水节:4月13日。
【简况】位于中南半岛西部。东北与中国毗邻,西北与印度、孟加拉国相接,东南与老挝、泰国交界,西南濒临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海岸线长3200公里。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7℃。
1044年形成统一的国家后,经历了蒲甘、东吁和贡榜三个封建王朝。19世纪英国发动三次侵略战争后占领了缅甸,1886年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37年缅甸脱离英属印度,直接受英国总督统治。1942年5月被日本占领。1945年3月全国总起义,缅甸光复。后英国重新控制缅甸。1948年1月4日,缅脱离英联邦宣布独立。以吴努为首的政府实行多党民主议会制。1962年,缅国防军总参谋长奈温将军发动政变,推翻吴努政府,成立革命委员会。1974年1月,颁布新宪法,成立人民议会,组建了“社会主义纲领党”(简称“纲领党”),奈温任“纲领党”主席,定国名为“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88年7月,因经济恶化,全国爆发游行示威,“纲领党”主席奈温和总统吴山友因此辞职。
【政治】1988年9月18日,以国防部长苏貌将军为首的军队接管政权,成立“恢委会”,宣布废除宪法,解散人民议会和国家权力机构。9月23日将“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改名为“缅甸联邦”。1990年5月,举行全国大选,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简称“民盟”)获胜,军政府以须先制宪为由,拒绝向“民盟”交权,昂山素季被软禁。1992年4月,丹瑞大将出任“恢委会”(1997年更名为“和发委”)主席。1993年1月,缅政府召开制宪国民大会,但政府与国内最大反对派“民盟”的矛盾并没有消除。1995年7月,“民盟”总书记昂山素季被解除软禁,双方对抗升级。同年11月,“民盟”退出国民大会。国民大会从1996年4月至2004年5月休会。1998年5月,“民盟”要求限期召开议会、进行对话和无条件释放所有政治犯;同年9月,“民盟”宣布成立由吴昂瑞任主席的10人议会代表委员会,行使议会权力。政府称此举违法,采取措施进一步限制昂山素季的活动,双方矛盾激化。2000年10月,军政府与昂山素季开始政治对话。2002年5月,政府解除对昂山素季的软禁,允许其自由旅行及参加政治活动。
2003年5月30日,昂山素季在国内开展政治活动时,两派群众发生流血冲突。政府以维护政局稳定为由,拘禁了昂及其领导的“民盟”其他领导人,关闭了“民盟”总部及分部。8月,缅政府进行重大改组,任命原“和发委”第一秘书长钦纽为政府总理。钦纽随后提出政治和解“七点路线图”计划,表示将恢复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草案、进行全民公决、举行全国大选,同时允许“民盟”恢复活动。2004年5月17日,制宪国民大会复会,同年10月19日,缅总理钦纽因健康原因退休,“和发委”第一秘书长梭温中将(2005年6月晋升上将)接任总理。2007年5月,总理梭温病重,“和发委”第一秘书长登盛任代总理。10月12日,总理梭温病逝。10月24日,“和发委”任命代总理登盛为总理,“和发委”成员丁昂敏乌中将任“和发委”第一秘书长。
2007年9月3日,缅制宪国民大会结束,大会确定了15个章节制宪基本原则和细则,“七点路线图”第一步顺利完成。10月18日,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12月3日,宪法起草委员会在内比都召开首次会议,新宪法起草工作正式启动。2008年2月9日,“和发委”宣布于5月就新宪法进行全民公决,2010年举行全国多党大选。2月19日,新宪法草案起草完成。5月,缅举行新宪法草案全民公决,以92.48%的赞成票通过新宪法草案。
【宪法】 1974年缅甸制定了《缅甸社会主义联邦宪法》。1988年军政府接管政权后,宣布废除宪法,并于1992年起召开国民大会制订新宪法,2008年5月,新宪法草案经全民公决通过。
【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其前身为成立于1988年9月18日的“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1997年11月15日更名为“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系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国防军三军总司令丹瑞大将任主席,国防军三军副总司令兼陆军总司令貌埃副大将任副主席,丁昂敏乌中将任第一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