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期间与TD-SCDMA的成功合作俨然已经成为CMMB争取更大发展空间的重要砝码,在此推动下,CMMB大规模普及已经初现曙光。截至2009年1月20日,广电CMMB网络已经在全国150个城市覆盖并开通服务。
在大力发展TD的背景下,工信部放行CMMB入网许可无疑启动了三网融合的破冰之旅,但真正的三网融合并不能仅仅停留在“CMMB+TD”和“广电+中移动”层面。要实现国家的信息化战略以及行业的融合、产业发展的目标,必须要创新相关监管体制。
CMMB的“TD背景”
实际上,CMMB参加奥运试商用以及获准工信部入网许可,这背后不无TD的因素在里面。就在上月,中国移动副总裁鲁向东在出席“TD终端补贴政策”说明会上重申,只有TD+CMMB手机才能获得入网许可,即CMMB制式的手机电视只能在TD上运行。这也意味着,GSM、CDMA、WCDMA和CDMA-2000等诸多制式的手持终端将无缘CMMB功能,强行加载则将被扣以“山寨手机”之名。
3G正式商用日益临近,受移动业务竞争加剧压力,各大运营商比以往更为急迫地想要找到吸引消费者的增值业务,而手机电视正是一个业界普遍看好的卖点。而市场上TMMB制式的终端几乎没有,于是,本应站到工信部一边的运营商们,态度开始暧昧起来。
一方面,对于中国移动而言,目前TD网络并非问题,而终端才是病症之根本。工信部对于CMMB在政策上非对称倾斜,开放手机入网许可可见其对TD的鼎力支持。
对于CMMB标准其在手机电视领域可谓渐行渐近,广电总局在内容方面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但由于业务仅支持下行单一广播模式与收费支撑系统等问题,一直成为限制其发展的致命伤。中国移动利用CMMB网络与内容来丰富3G业务种类;广电则利用中国移动来寻找运营盈利模式,并积累与运营商合作的经验,从而在未来政策松动的前提下谋求与其他两家运营商更广阔的合作。
广电+中移动不等于三网融合
尽管在广电的大力支持下,CMMB已经获得了中国手机电视事实标准的地位,然而却始终走不出标准之争的阴影。
目前,在CMMB跑马圈地的背后,是众多下游厂商的“默认”。包括国内外200多家企业已经参与产业联盟,在短时间内,CMMB完成了从标准原型机向实用商用产品的跨越,实现了终端产品的规模化,从发端到终端的整个设备产业链中,国内企业均占主导地位。目前有6家企业生产出了CMMB核心芯片,上百家企业生产出了手机类、PDA、MP4、USB电视棒、车载电视等二百多款不同价位的CMMB终端产品。
同时,CMMB也暴露出其局限性。产业化小有成就,但受制于国标之争和入网证局限于TD,除广电外,产业链的其它参与者都表现得相当谨慎。换句话说,目前的“三网融合”仅仅是广电和中移动融合。3G发展方向是三网融合后的内容服务,3G网络的融合也是电信网、计算机网和广播电视网走向三网融合的第一步。
更长远的,3G网络融合的方向,即开放的业务应用平台,将节省业务开发时间和成本,实现多厂家业务应用设备的互通;统一的业务控制与交换层,采用IMS实现移动网与固网业务上的融合。未来,移动互联网才是3G发展的主要应用所在。
要实现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的真正融合,仅靠广电和中移动很难实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一个角色出现,以平衡和协调双方利益。在当前大部制框架下,只有继续推进三网融合的发展,创新相关体制,才能促进行业的融合、产业的发展,达成国家的信息化战略目标。
单靠市场调节难奏效
三网融合已成大势所趋,单靠市场调节很难避免重复投入和效益低下。因此,政策面应加强协调,避免过度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广电和电信之间应当尽快实现双向准入,打破行业壁垒,实现资源共享。据专家预测,如果实行了三网融合,我国每年将减少重复建设资金约2000亿元。
尽管《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和国务院“1号文件”出台,开启了政策破冰之旅,但是制约三网融合的根本障碍在于相关部门的利益博弈。3G启动后,信息产业最大的监管难题就只剩下三网融合,即广义的全业务经营了。电信专家陈金桥表示,三网融合需要时间。未来不排除通过市场调节,逐步将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互联网进行融合统一的可能性。
虽然三网融合在时间上可能延迟,统一监管是必要的。电信和广电的统一监管也是政府部委进一步调整的必然,关键是融合的时间和方式的问题。
所以,三网融合的难产,折射出各部门在功能分割的格局下,利益难以协调,如何制定跨行业的标准,如何在融合趋势下对部门功能进行重组,正在考验政府高层的智慧。(高骥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