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四部委答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点) -中国财政赤字计划首破万亿 创新高 李金华担忧地方政府负债问题 -中国定调财政增速8% 高增长时代暂停 首提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政府工作报告8领域覆盖经济热点 关键词 释放推进政治体改信号 -陈德铭:中国人口"红利期"远没有过去 缺工现象没媒体渲染的严重 -年报利润结构:非经营性收益占比大升 经营性收益助21公司业绩增 -卫生部:我国多措施打造医疗安全屏障 今年将建2万余乡镇卫生院 -联通开推Android手机 将效仿iPhone 电信黑莓业务拟分四档套餐 -“犀利哥”风卷海内外 身世大揭秘 脱潮服与亲人团圆 情节曲折 -四部委答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录)
首页>>世界现代化概览>>现代化理论的主要流派
何传启:现代化理论研究的六个流派和其他流派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10 年 03 月 06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现代化研究,形成了众多的学术流派。当然,有些学术流派之间并没有实质差别,有些是表述方式、重点或少数因素的差别。学术流派的竞争一方面有利于理论的发展,另一方面影响了理论的实践。关于现代化理论的主要流派,目前没有统一认识。

现代化理论的六个流派

根据理论内容的新颖性和学术影响的大小,六个流派的现代化理论值得特别关注。它们分别是经典现代化理论、后现代化理论、生态现代化理论、反思现代化理论、多元现代性理论和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在有些理论流派内部还有分支流派,例如,经典现代化理论内部还有许多分支流派等。这里简要介绍六个流派的观点,有关内容可参考《中国现代化报告2003》。

1、经典现代化理论

经典现代化理论诞生于20世纪50~60年代。它是对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种理论阐述。经典现代化理论并不是一个单一理论,而是不同思想的一个集合。经典现代化理论缺少统一的系统表述。《中国现代化报告2003》曾经介绍过经典现代化理论,这里沿用它的分析结构。一般而言,经典现代化理论包括一般理论和分支理论,而且有不同流派(图2-6)。由于篇幅有限,我们重点讨论它的一般理论、理论修正和局限性。

(1)经典现代化的一般理论

首先,现代化的定义。在经典现代化理论中,不同学派和不同学者对现代化的理解和定义有所不同(Pandey, 1988)。尽管如此,学者们普遍接受现代化的两个基本内涵:① 指发达国家工业革命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② 指发展中国家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展过程。北京大学罗荣渠教授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指出,作为人类近期历史发展的特定过程,把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的实现作为现代化完成的一个主要标志也许是合适的(罗荣渠,1993)。

概括地说,现代化是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一种深刻变化,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它既发生在先行国家,也存在于后进国家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中。

现代化既是一个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也是一种发展状态,指完成现代化过程的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状态——工业时代的世界先进水平。

其次,现代化的过程。关于现代化的过程没有统一认识。有人认为现代化是线性的(图2-7),有人认为是非线性的(Inglehart, 1997)。美国学者布莱克认为现代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①现代性的挑战,②现代化领导的稳固,③经济和社会的转型,④社会整合(Black,1966)。美国学者罗斯托认为经济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①传统社会阶段,②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的阶段,③起飞阶段,④成熟阶段,⑤高额的大众消费阶段。我们认为,现代化过程包括起步、发展、成熟和过渡四个阶段。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现代化过程有九个特征(表2-7)。

其三,现代化的结果。现代性是现代化过程的结果。如果说,现代化过程是不断变化的,那么,现代性是相对稳定的。学者们把传统农业社会的特点归纳为传统性,把已经完成现代化过程的国家的现代工业社会特点称为现代性;传统性和现代性是相对的,也是不对称的。不同学者对现代性的认识有一定差别,但现代性具有一些基本特征。现代性在不同领域有不同表现,如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社会城市化、宗教世俗化、观念理性化、现代主义和普及义务教育等(表2-8)。关于现代性的争论已经持续50多年,有些观点是事实与理念的一种混合体。

马克思认为: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够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马克思,1975)。这是理解现代化的过程和结果的一个重要思想。

其四,现代化的动力。关于经典现代化发展动力的研究有大量文献。美国密执根大学殷格哈特教授归纳了经典现代化理论的三种观点(Inglehart, 1997)。其一是“经济发展决定论”,主张经济发展决定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化,认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推动力;受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阶级冲突”思想的影响较大。其二是“文化发展决定论”,认为是文化影响了经济和政治生活,民主化是现代化的推动力;这种观点受德国学者韦伯“新教伦理和理性化”思想的影响较大。其三是综合决定论,认为现代化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提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著名论断(斯道雷,2006)。“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包括各种制度以及由这些制度产生的“各种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或限制上层建筑的内容和形式,上层建筑反映和确认经济基础。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够导致政治和文化的变化。这种思想被认为是现代化的“经济决定论”的思想源头。关于现代化就是工业化的观点,是这种思想的一种延伸。

其五,现代化的模式。许多学者认为,经典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具有多样性和路径依赖性,受历史文化和地理条件等的影响。例如,德国学者普尔认为,英国和美国现代化是由民主化和工业化推动的;法国现代化是先有民主化后有工业化;德国现代化是先有工业化后有民主化(普尔,1993)。布莱克将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分成七种类型(Black, 1966)。何传启把经典现代化分成创新型、跟踪型、嫁接型和学习型等四种类型(何传启,1999)。经典现代化的主要类型包括:先发型与后发型、内生型与外源型、主动型与被动型、市场型与计划型现代化等;拉美现代化、东亚现代化、东欧现代化和中东现代化等有自己的特点。

(2)经典现代化理论的修正

经典现代化理论的理论修正主要有三个来源:对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学术批评及其回应、历史和案例研究的新发现和经典现代化的新进展(东亚和东欧的新现代化)等。

首先,对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学术批评及其回应。现代化是多路径的,现代化的“西方模式”存在多样性;传统性和现代性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可以部分共存的;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既是对经典现代化理论的批判,也可以看成是对经典现代化理论的补充等。

其次,历史和案例研究的新发现。现代化的方向是可以预期的,但过程是不确定的。在现代化过程中,宗教和其他传统文化遗产没有消失,而是长期存在并发挥作用。现代化是局部可逆的,文化现代化是非线性的,关于现代化是西方化或美国化的观念是不成立的(Inglehart,Welzel, 2005;表2-9)。民主与经济的关系不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的和复杂的等。

其三,经典现代化的新进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亚的新现代化,先工业化,后民主化;儒家文化发挥作用,而不是新教文化发挥作用(Borrego, 1995)。东欧的新现代化,20世纪后期东欧事变后,东欧国家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从计划型现代化向市场型现代化的转变,这种现代化与欧美先行国家的现代化有所不同。

(3)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局限性

经典现代化理论在解释发达工业国家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的发展过程时比较成功,在解释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工业化水平的过程时也还可用,但在解释发达工业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发展时就遇到了麻烦,基本上不适用。在发达工业国家,经典现代化理论遇到的两大挑战是,①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工业国家的工业化出现逆转,进入非工业化轨道;② 发达工业国家的城市化出现逆转,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和乡镇迁移。它们动摇了以工业化、城市化为典型特征的经典现代化理论的经济和社会基础。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文章:
何传启:提出新人类发展指数 中国排名世界第63位
图片新闻:
城市可持续发展排名:沪京津位居前3名 重庆升幅最大
中国空空导弹水平先进 和美国同代 打得远打得准打得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