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国资委将开查央企小金库 预防工程建设腐败 灰色收入待清晰界定 -冰岛全民公决否决向英国和荷兰偿还巨额赔款 或引发国家间摩擦 -代表委员热议职工工资如何"涨"实处 家务劳动工资化提议引争议 -三八节评网络爆红女孩 王然完胜凤姐兽兽不敌 弃"兽兽门"需过程 -代表称GDP应为36.3万亿 统计局数字少3万亿 统计数据失真原因 -政协委员回应"4万元房价":指四环以内 城四区以外区县建政策房 -大学生就业率达87.4% 代表委员提案功不可没 热议女生就业难 -实时报道: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审议 -朱从玖详解新股发行改革五大热点问题 望金融机构有序补充资本 -沪钓鱼受害人未获赔 俞正声:问责执法者不妥 推官员看《蜗居》
首页>>2010年全国两会>>两会时评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十大“要紧事”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10 年 03 月 08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进步了退步了,还是停滞不前?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带着这两个问题,中新社记者7日走访了近20位全国政协委员,作为社会各界的领军人物,他们指出了政治体制改革最需要做的十大“要紧事”。

虽然表述不尽相同,但接受采访的委员均首先表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进步。福建省政协主席梁绮萍女士认为“总体上前进了”,社科院学部委员刘庆柱指“基本保持了稳定的态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一副院长叶小文强调,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循序渐进,符合国情的,“急不得、松不得”。

受访的委员们指出,中国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需要做诸多事项:

——民主建设。曾任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的叶小文指出,政治体制改革首要要做的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人民能多层次、多方面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实现党内民主、基层民主、社会民主。要更多地让人民有序参与。黑龙江省工商联副主席邓伟认为,改革要从中共党内民主选举开始。

——完善法治。梁绮萍委员说,政治体制改革最需要的是在法律基础上进行,让权力在法律范围内运行。要有法治意识,而不是无序的、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改革,也不能是按照某个利益集团的需要进行改革。

——加强反腐。在中国政法大学任职的曹义孙委员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加强反腐败工作,尽可能地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其中对司法腐败的根治尤为重要。

——转变政府职能。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指出,政府要转变职能,更好地与公民形成良性互动。“现在百姓利益诉求更加明确了,多元了,他们的诉求和政府大多数是一致的,他们也不希望看到社会动荡。这些诉求一旦得到满足,对社会稳定非常有好处。”

——人事改革。社科院学部委员刘庆柱说:“在用人的问题上要注意,人事制度是关键。”摩根大通银行中国首席执行官兼董事总经理方方指出,改革公务员制度,中央政府透明度增加,设置了新闻发言人,很多细小的方面都在发生变化,改革正在产生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影响。

——培养公民意识。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洪斌说,现在选举法提出“同票同权”,很重要的是能代表广大农民的利益和低收入人群利益,要培养这些人的民主意识,能够真正表达这个阶层的声音。

——言论自由。北京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会长于新粒说:“应该允许人们说话,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对政府不会产生威胁。”这位71岁的牧师认为,政府只有广泛听取真实的声音,才能制定出好的政策。“这些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吃亏太多了,许多为了舆论形势而说的话含有‘水分’,不会有什么好处。”

——完善人大、政协制度。李稻葵委员认为,改革应首先完善人大代表、政治协商的民主监督机制。如提高议案质量,完善委员的调研、视察机制等。“用好现有机制,还有空间。现有机制用好的话,具有战略意义。显示制度的优越性,是软实力。”

——与经济改革相协调。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席王俊峰说,经济进步跟政治体制改革分不开,改革必须是全面的改革,和谐发展必须全面改革,一个走慢一个走快,就不会和谐。

——保持稳定。方方委员认为,中国人口多、教育水平差距较大,改革要小步跑,不怕做不到就怕不做;走得快走得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前提是一定不能乱。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说,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平稳推进,不能是革命性的,否则就会乱。(中新社记者罗建文、田张梦、符永康、张冬冬、林艳华、刘育英参与了此次调查式报道)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图片新闻:
中国首次选定2名女预备航天员 选拔要求已婚育 名单保密
我国将建北斗二号 北斗卫星系统预计2020年覆盖全球(图)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