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问题是给陈主任的,记得前不久,您曾经说过,现在到了中国走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为什么会持有这样的观点?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特色究竟是什么?另外一个问题,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推进城镇化建设成为“三农”的重要一环,各地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试点过程中,建设资金短缺是瓶颈,中央在此方面会有什么具体的举措?
2010-02-01 10:49:25
关于走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问题,大概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是可能性。从必要性和紧迫性来看,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所以对农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这方面来讲,尽管我国的农业还在快速发展,但是在某些产品的供求上也出现了一定的缺口。因此,一些产品的进口数量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像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大豆和植物油,这两个产品的进口去年达到了历史上最高峰。如果不加快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这种供求缺口在其他方面还会扩大起来。因此,要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农业生产能力。
2010-02-01 10:50:01
从发展现代农业的可能性来讲,主要是国家的财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比以前有了明显提高。过去十年之内,我们的GDP大约增长了3倍,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的GDP不到10万亿,现在已经有了30多万亿GDP。财政收入在2000年的时候只有1.34万亿,现在有6万多亿。所以,支持农业更快地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条件正在逐步具备。
2010-02-01 10:51:57
关于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中国特色,我想主要可能体现在经营形式和经营规模上,由于中国人多、地少,大概很难想象在短时期内实现像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那样的一个农户经营几万亩土地的规模。所以,中央历来强调,要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稳定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城镇化逐步转移人口、逐步扩大农户经营规模,引导农民发展自己的专业合作社,给农户提供多种多样的社会化服务,通过这样一些方式来实现中国的农业现代化。
2010-02-01 10:53:18
具体到城镇化的资金问题,其实大家到各个大城市去看,城市的面貌的日新月异,城市化的钱还是有的。但关键是太过于集中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所以,下一步推进城镇化的重点是要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通过土地建设用地指标的分配、引导产业转移、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来增加这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更多地吸引农村非农产业以及农业人口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
2010-02-01 10:54:53
刚才多次谈到要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转变成市民,对符合条件,符合什么样的条件有没有更加具体的可操作的界定?
2010-02-01 10:56:01
关于具体条件,今后还需要专门研究。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考虑:第一,农民工进城的就业年限。第二,有比较稳定的就业岗位。第三,有比较稳定的住处。如果符合这些条件转为当地的市民之后,他应享有和当地市民同等的权利。无论在就业、培训或者保障性住房、社会保障、子女就学等,都是如此。
在我们的国情条件下,特别是各地、各个城市具体条件差别很大的情况下,中央政府一般不会做统一的规定,要由各个城市自己去研究制定这样一些具体的措施。当然,中央政府会督促各地加快让符合条件的农民转为城镇居民的过程。
2010-02-01 10:56:34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2010-02-01 11:00: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