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18日电 今天,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48%,存在明显的地域城乡差异。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普遍偏低,例如在美国约50%成人对健康信息的理解存在困难;而提高健康素养是加快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卫生相关目标的迫切需要。
调查表明,目前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状况为以下情况:
一、中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48%,即每100人中不到7人具备健康素养。
二、慢性病预防素养最低,基本医疗素养次之。调查显示,中国居民具备相关健康素养的人口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科学健康观素养29.97%、安全与急救素养18.70%、传染病预防素养15.86%、基本医疗素养7.43%、慢性病预防素养4.66%。
三、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存在明显的城乡和地域差别。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9.94%)明显高于农村居民(3.43%),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在健康素养水平上也存在明显差异,分别为7.03%、7.67%和5.23%。
四、年龄在55~69岁人群健康素养水平较低。调查发现65~69岁年龄组的健康素养最低,为3.81%;55~64岁年龄组的健康素养次之,为4.69%。老年人是健康的脆弱群体,容易受各种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的困扰,因此,应对老年人的健康问题给予更多关注,提高他们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以适应人口老龄化的需求。
五、六项指标的正确回答率低于20%。这6项指标分别为:“对四害传播疾病的正确认识”(3.28%)、“对肥胖的正确认识”(7.16%)、“对镇静止痛药的正确理解”(13.95%)、“骨折伤员的处置”(17.28%)、“认识药品说明书”(18.70%)、“成年人饮酒日饮用量”(18.79%),结果显示中国居民对上述问题普遍存在错误认识,在今后推广和普及健康素养工作中,应着重提高居民上述基本知识和技能。(据中国网文字直播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