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6日公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注重院士称号精神激励作用,规范院士学术兼职”,以改进和完善院士制度。分析人士指出,这一要求有助于院士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从而更好地为培养人才与科技创新服务。
《纲要》中指的院士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目前共有中科院院士70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51人。
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在北京正式成立,当时没有“院士”的称谓,叫“学部委员”。1993年,中国正式开始实施院士制度,每两年增选一次。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新说,院士制度首先是一种对科学家进行激励的分层机制,是世界各国都通用的一种制度。“它激励科研人员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往上走,院士就是金字塔的塔尖。从激励作用的角度看,它是一种合理的社会建制。”
另一方面,院士在国家重大决策中发挥着重要的咨询作用。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曾透露,中国工程院完成的水资源、矿产资源、城市化、振兴装备制造业等战略咨询报告,都受到了决策部门高度重视,成为国家决策的重要参考。
但在崇高的荣誉与社会地位之外,院士制度也产生若干弊端。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一位研究员表示,在国内各种大学评比中,把学校拥有的院士数量作为评价指标,造成各个学校都争相聘请院士的现象。
“现在一些院士在好几个大学当兼职教授,只是挂个名以方便高校在评比中过关,拿了钱却不在科研教学第一线工作,影响很不好。”这位研究员说。
北京大学数力系教授武际可说,随着浮躁之风在科学界部分人中的盛行,确实有部分院士不能以严谨的作风对待工作,导致“院士”名称频繁出现在各种科研项目中。“兼职过多,导致很多由院士挂名的科研项目质量参差不齐。”武际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