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第四纪地质学家丁仲礼院士16日下午在此间指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夸大了温度对二氧化碳浓度的敏感度。他认为,以“温度对二氧化碳浓度的高敏感度”为“逻辑起点”的现有国际减排方案是发达国家设下的“陷阱”。
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当天下午在此间举办了第97场报告会,丁仲礼院士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气候变化及其背后的利益博弈”的主题演讲。
丁仲礼指出,“温度对二氧化碳浓度的高敏感度”这一观点很不确定,主要原因有:1,数值模式的可靠性低;2,气候记录短;3,气候系统并没有系统观察资料;4,许多自然过程的不确定性。
丁仲礼还指出,IPCC已经正式承认,其2007年发表的气候变化第4次评估报告中存在重大“失误”,喜马拉雅冰川将在2035年消失的结论严重违背事实。
丁仲礼院士和他的课题组在去年12月出版的《中国科学》D辑杂志上曾发表题为《国际温室气体减排方案评估及中国长期排放权讨论》的论文,指出如果以冰河期结束后的1万年为考察对象,看不出现在的气候有什么不正常。
丁仲礼院士认为,以“温度对二氧化碳浓度的高敏感度”为“逻辑起点”的现有国际减排方案是发达国家设下的“陷阱”,为发达国家设计了比发展中国家多数倍的未来人均排放权,其结果是要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加大富国与贫国的差距。
丁仲礼是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1957年1月,他出生于浙江省嵊州市,1982年在浙江大学获地球化学学士学位,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获第四纪地质与古气候博士学位,历任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常务副所长、所长。2008年1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记者沈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