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卫一的形成起源之谜
令科学家们费解的是,假如火卫一成分与火星岩石相一致,那么中空孔隙结构意味着这颗卫星不可能形成于来自火星轨道的微小灰尘微粒。目前,帕特佐德和比利时皇家天文台的帕斯卡·罗森布拉特更倾向于另一种观点——陨星在火星上形成巨型碰撞,导致较大的碰撞残骸飞溅至轨道,之后这些残骸以巧合角度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今的火卫一。为了测试这一猜想,今年3月“火星快车”将再次近距离飞越火卫一表面,此次该探测器计划仅距离火卫一表面60公里,这样将提供更直接的火卫一重力作用证据。
帕特佐德说:“重心引力与卫星内部质量分布有着直接关系。”目前,研究人员希望进一步分析火卫一的成分构成,之前的光谱分析结果显示火卫一是被火星引力束缚的小行星。罗森布拉特指出,之前的火卫一表面光谱数据与历经数十亿年的太空侵蚀风化有着直接关系,没有大气层保护,合并形成火卫一的火星岩石在数十亿年中将承受大量太阳带电微粒辐射,这种作用下从而掩盖了它们的真实成分,并使光谱勘测失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科学家认为需要登陆火卫一,并将表面成分样本带回地球。
2011年末,俄罗斯计划发射火卫一勘测任务,该任务命名为“火卫一土壤分析”任务,罗森布拉特说:“没有关于该卫星成分的信息民,我们无法理解火卫一的起源,‘火卫一土壤分析’将揭晓其中的谜团。”
火卫一或许保存着火星早期生命的化学信息
火卫一土壤分析任务可以向行星科学家提供火星至关重要的信息,在过去40亿年里陨星碰撞火星导致大量的残骸进入火星轨道,火卫一则必须承受来自火星的“残骸流星”,其中包括一些大质量残骸物质,比如火卫一表面9公里宽的“斯蒂克尼陨坑”。但多数都是质量较小的残骸碰撞在火卫一表面,其可行性解释来自于火卫一表面的沟槽线,前不久“火星快车”绘制的图像显示这些沟槽位于火卫一极地顶端,该区域在绕轨道运行时总是朝向火星,这是接收火星残骸物质的天然圆心区。
一项令科学家感兴趣的重要事实是火卫一表面存储着数十亿年来的火星陨石样本,同时它也可能保存着太阳系里其他星体的陨石样本,帕斯卡称,火卫一存在的早期火星陨石样本或许比在火星表面的陨石样本保存得更好,甚至有可能保存着火星生命的化学信息。他强调称,火卫一将是人类未来勘测火星最理想的中转站!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的勘测条件,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揭示太阳系更多的未解之谜。(搜狐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