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11号”宇航员奥尔德林在返回地球的途中所穿的生物隔离服。新华社记者吕明响摄
国际合作 见解不同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和苏联展开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空间科学技术竞赛。如今,探索宇宙再不是美国与苏联之间的竞争,欧亚诸国都在努力发展各自太空计划。
宇宙探索究竟需要什么?各国之间究竟该竞争还是合作?
施米特认为,用于宇宙探索的国际合作应当在一定限度内进行。
但奥尔德林认为,“登上另外一个星球是人类的命运,我们可以达成这一目标,但必须在正确计划的指导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自完成一项如此宏大的工程,只有那些曾经实施宇宙探索项目的国家将实际经验贡献出来,供整个人类分享,才可以实现人类梦想。
“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与征服是人类寻求未来生存的一条道路,一个成熟的地球社会应该采取必要措施来保证人类的生存,”奥尔德林说。
法国航天研究员雅克·阿尔努认为,人类宇宙研究若想突破近地轨道,就要加强国际合作以减少成本,“做起来比说起来难得多,但人类需要合作,而不是竞争”。
宇宙探索 等待突破
在第一次登月后人们设想,在二十一世纪初期,人类应该可以征服月球,可以到火星度蜜月,可以侦察木星的卫星。
40年过去了,人类不得不接受的事实是:人类还在地球上转悠。
现阶段,载人太空旅行最远只能抵达国际空间站,也就是距地球表面约350公里的宇宙空间,而各国相继开展的载人太空探索项目也仍旧是短暂的近地轨道绕行之旅。
法国国家航天研究中心负责太阳系探索的天体物理学家弗朗西斯·罗卡尔说:“如今人们对航天飞行‘严重’不感兴趣,大家对飞往宇宙空间站开始厌倦……”
法新社援引专家分析指出,三点原因致使人们对宇宙探索逐渐“疲劳”。
最主要原因是美苏两极争霸不复存在。
上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担心苏联主导宇宙空间,美国政府曾使用超过5%的联邦预算资助国家航空航天局。在“阿波罗计划”实施鼎盛时期,超过40万人服务于这一工程。
宇航员比尔·安德斯曾乘坐“阿波罗8号”飞船实施探月计划,就是他在飞往月球的过程中从太空拍摄到美国宇航史上最经典照片——蓝色地球从月球“月平线”上升起。
安德斯说:“我们当年飞往月球并不是为了采集月球上的岩石,而是为了击败‘肮脏的威胁’。”
美国人登月后,美国公众对探月兴趣日渐衰退,国家航天航空局获得的联邦资金也逐年递减。“阿波罗计划”在1972年伴随着“阿波罗17号”飞船的登月而告终。
其次,是现阶段宇宙探索“纠结”于“交叉路口”,不知该往何方发展。
在一些科学家看来,在没有生命迹象、也没有水的月球建立站点眼下看来毫无意义,而登陆火星等其他星球又显得过于危险与昂贵。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因此搁置了“土星5”的发射计划。
另外,宇宙探索工程也常常因“超支”或故障而以年为单位地推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