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隐存种的数量可能比我们知道的要多。何谓隐存种?也就是外观相似,遗传特征截然不同的物种。这一发现将对生物多样的评估、野生动物的管理、物种进化甚至传染性疾病的认识与治疗产生极大的影响。
过去20年,得益于日益成熟的DNA测序技术,人类获得的其他物种的基因组图谱越来越多,科学家发现的隐存种的数量也在急剧增长。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Markus Pfenninger和Klaus Schwenk,分析了与隐存种有关的所有数据后,他们发现几乎在所有主要的动物物种中,隐存种都占有极为相似的比例。而且在地域分布上也相当均匀。此前,科学家却推测,隐存种主要存在于热带的昆虫和爬行类动物中。
Pfenninger说:“有些物种看起来分布广泛、数量繁多,但实际上,它们可能是由多个隐存种形成的群体,其中每个隐存种的数量都偏少,甚至濒临灭绝。”目前,科学家根本不知道到底还有多少隐存种,要知道确切的答案,除非对至少一个分类单元里的物种进行遗传信息分析。不过,据Pfenninger估计,“隐存种所占的比例应该在30%左右。”
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发 Alex Smith说:“这一发现太令人吃惊了。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我们要对各大物种继续进行广泛的遗传学分析。” Smith是“生物条型码协会”的会员,这一国际团体旨在为所有物种制作一张遗传信息“条形码”。
近年来,他们广泛取样,准备用5~10年的时间对所有的鱼类和鸟类贴上“条形码”。这项工作一旦完成,科学就可以据此推断在现有物种中,究竟存在多少隐存种。
以非洲象为例。2001年,一项研究发现,非洲象其实是由两种遗传特征不同的大象组成,分别是非洲矮象和非洲象。现在,这两个物种均被列为濒危物种。而新热带一种蝴蝶的情况更是典型,经过遗传分析,它们居然由10个不同的隐存种组成。
对物种的重新划分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20世纪初,划分蚊子种类时的失误导致了对疟疾控制的混乱:原本被划分为一个物种的蚊子竟包含了6个不同的种类,而传播疾病的,只是其中的3种。
Pfenninger说,很多基于现有物种划分方式的研究将面临无效的命运,因为当时的研究对象可能并不是要研究的那个物种。现在,Pfenninger正在用实验证明,隐存种之间的差别可能会在早期出现在外部形态上——但从目前的结果来看,事实并非如此。(wa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