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典型链接之三
给外出打工党员一个流动的“家”
“流动党员没户口,年底来了年外走。”作为皖南人口最多的县,安徽歙县10万多外出务工人员中,仅农村流动党员就有1712人。针对外出流动党员“无人管”的问题,安徽省歙县县委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一整套成效明显的流动党员管理长效。
针对“无人管”
据歙县县委组织部统计,2005年以前,歙县流动党员中,未按要求交纳党费的约占11%,31%的党员没有与原党支部保持联系,80%左右的外出党员不能参加流入地党组织的组织生活。歙县县委组织部长焦长龙认为,必须坚持抓好党组织设置,为流动党员建立一个“家”。几年来,歙县在上海、浙江杭州等地成立党总支、支部、小组共14个,使外出流动党员深深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
据焦长龙介绍,对于在本县内活动的农村流动党员,歙县县委组织部在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农贸市场、商贸区及时组建党支部;凡规模较大、发展前景好、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企业,单独建立党组织;对具有一定规模但党员人数不足3名的企业,按照地域相邻或行业相近的原则,联合建立党支部;对规模小、用工灵活、仅有个别党员的企业,将党员挂靠在其他支部进行管理。目前,全县已建立非公企业党委1个、党支部32个,基本做到应建均建。此外,歙县还成立了8个社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由街道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兼任站长,负责社区内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工作。
解决“怎么管”
吴正卫是歙县北岸村第一村民小组的党员,和妻子常年在上海做木匠。半月谈记者在歙县县委组织部采访时,曾巧遇专门从上海赶回歙县缴纳“特殊党费”(捐往地震灾区)的吴正卫。他告诉记者:“我外出期间,村干部能经常到我家里嘘寒问暖,即使在千里之外我也深深感受到了组织上的关心。”
按照歙县县委的要求,党员外出必须向所在党支部报告,党支部要对外出党员的详细情况逐一登记造册,建立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台账;党员外出前,由所在地党支部负责进行一次教育、发放一本《流动党员活动证》,然后由党支部确定具体联系人;各乡镇基层党组织每半月更新一次流动党员的信息,每季度与流入地党组织进行沟通联系,协助流动党员积极参加当地党组织生活。
歙县县委组织部规定,流动党员外出务工有固定单位且外出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应及时迁转组织关系;外出时间在3个月至6个月的,由基层党委统一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由流入地单位党组织负责安排其参加组织活动。流动党员返乡后要及时向所在党支部汇报。记者用歙县县委组织部组织科的一部专用电话,按照流动党员名册上的联系号码,随机联系了6位在上海、浙江务工的流动党员,除1人手机停机外,其他5人均能正常联络。
努力“管得好”
流动党员从业多样、人员分散、劳动时间不一、流动性大,如何使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收获实效?焦长龙在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指出,歙县县委组织部因时、因地、因业制宜开展专题活动,探索出在活动中教育党员、发挥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新路。例如,利用夏收、秋收和春节等流动党员集中返乡时间,举办“外出党员座谈会”,给他们集中补课。每逢重大节日,基层党组织还向每名流动党员邮寄一封慰问信。
歙县县委组织部还在流动党员中开展“党员联系户”活动,给每名流动党员确定一个贫困联系户,让外出党员为所联系的贫困户提供致富信息和技术服务。同时,各乡镇党委还积极鼓励有实力的外出流动党员携资金和技术回乡创业,并把其中符合条件的按组织程序选拔为村干部或村后备干部,以此增强流动党员为家乡服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歙县璜田乡党员钱金棠早在1989年就到浙江湖州塘南建筑公司打工,后进入“浙江大东吴建设集团”等单位承包工程,事业不断发展。在钱金棠带动下,璜田乡有1000多名农民外出务工,在湖州形成多个劳动就业群,其中20多位流动党员成为具有组织、协调、管理能力的领头人。(刘伟吴小康 王晓磊 蔡玉高 岳德亮 谭剑 张涛 皮曙初 王丽 王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