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典型链接之二
服务型党组织走进寻常农户家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随着经济转型加快、社会阶层分化,人们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服务需求在不断调整和变化,新形势下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如何加强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显然服务意识必不可少。贵州省遵义市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载体,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有效创新。
杨胜奎是余庆县松烟镇觉林村青山组的一位普通党员,今年他又多了一个身份——“党员便民服务点”点长,“服务点”醒目的红色招牌挂在他家院墙上,附近的群众要办什么事,反映什么情况,甚至有什么矛盾、纠纷,都可以随时随地找到他。
“有了这个服务点,农民盖个章、办个手续、咨询个政策,再也不用往乡镇、县里跑了,党员便民服务让农民觉得心里踏实。”64岁的村民张崇国说,以前农民群众概括村委会工作就是“晴天大树下、雨天支书家;办公打游击、公章腰上挂”。可现在,不仅村里有服务中心,村组下面还有党员服务点,帮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化解身边矛盾,让群众真正看到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
这样的“党员便民服务点”是遵义市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体系的“神经末梢”。遵义市委组织部部长周素平说,新形势下,提升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首先必须有稳固的载体。今年初,遵义市着力建立一个以基层党组织为网络的四级网络服务平台:县(区、市)建立党务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建立党务政务服务中心,村(社区)建立党员综合服务中心,村民组(小区)建立便民服务点。基层的服务点可以帮农民受理代办事项、反馈社情民意、宣传政策法律、接受服务咨询和调处邻里纠纷等,县、乡、村级整合党务、政务资源,设置便民服务大厅集中办公,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多功能服务。
在松烟镇松烟社区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明亮、整洁的服务大厅里,有承担咨询、办理业务的“综合服务岗”;有收缴党费、管理流动党员的“党员服务岗”;有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培训信息的“农民工服务岗”,还有综治、安全服务岗、群团组织服务岗、合作医疗服务岗、农业综合服务岗和计生服务岗等。社区党委书记陈卫说,群众要办理任何事情,在这里都可以随时办理。服务站实行每日值班制,就是要确保群众随时找到人。
半月谈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以前,遵义市党建工作基本是一个封闭的运行体系,不能和经济建设有机融合。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就是开开会、念念文件,没有激发党员的荣誉感、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在机关,有些部门和党员不重视党务工作,未能提高机关效能;在企业,党建和发展相脱离。
“基层党建与经济发展是‘两张皮’,是‘关门抓党建、闭门讲奉献、守门搞服务’。一些乡镇党委书记谈到经济发展头头是道,但是一讲党建就茫然了。”遵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吴起说,近几年各级党组织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并提出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各种有效载体,尽管也产生了积极作用,但载体过多、提法较散,不能整合资源、发挥聚集效应,难以适应基层党建工作新形势。
遵义县龙坑镇共青社区居民刘永才说,以前去政府办事是找人难、办事难、办成事更难。上面说党员是公仆,要为人民服务,可到下面就是不好好执行。贵州省社科院研究员熊宗仁认为,这几年,某些地方基层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淡漠了,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也在淡化。基层党建只就党务讲党务不符合实际,群众不会满意也很难接受。
遵义“服务型党组织”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为创建主题,紧紧围绕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群众基础和经济基础,对党组织的服务功能进行了明确定位,通过建立四级服务网络体系,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服务能力、民主水平、工作水平,以及党员和群众的满意度。据了解,截至目前,遵义市14个县(区、市)均建立了党务服务中心和信访维稳服务中心,243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党务政务服务中心,70%的村(社区)和村民组建立了综合服务站及便民服务点。
记者在遵义、湄潭、余庆、绥阳等县采访时看到,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同样激发了党员的活力,党员的基本权利得到保障、活动空间得到扩展,荣誉感、使命感增强,主体作用发挥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