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穿1000平方米“外衣”
今年一进梅雨季节,上海就多次同时遭遇高温、大风、雷电、暴雨等特殊天气现象,给正值外立面施工作业的中国馆带来了严峻挑战。
记者戴着安全帽走进中国馆地下室,降雨形成的积水刚被抽去,一台台大型除湿机在飞速旋转,工人们喊着劳动号子,彼此应答着合力将一卷卷粗大的电缆、管道铺设到位。汗水混着雨水,将每个人的脸涂得水汪汪、亮晶晶的。
“除了海量的机电设备安装,当前中国馆最艰巨、最紧张的施工,就数‘悬空穿外衣’这道活了。” 中国馆项目部经理姚建平说。
所谓“悬空穿外衣”,就是在没有脚手架和吊篮的情况下,为中国馆安装7000多块外墙红板以及1230多块玻璃。由铝板和矿棉制成的红板,每块重约44公斤;而三层夹胶中空玻璃,要比红板长一半,每块重达370公斤,且要以135度的外倾角斜铺在中国馆外立面上,其吊运安装的难度可想而知。
“即使在平地上,搬运一块玻璃,都要七八个人。何况中国馆的玻璃层,都处于楼层之间的悬空部位,没有立足点的施工,我还是第一次碰到。”现场经理迟晓宇说。
截至6月底,中国馆外墙近一半面积已“穿”上了由红板和玻璃拼接而成的“外衣”,工程进度与时间要求基本吻合。这主要归功于施工单位因地制宜,研发了悬空作业的平行移动电动车,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据负责中国馆外墙安装的武汉凌云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国荣介绍,一个月前,220多名工人每天只能给中国馆“穿”一二百平方米的“外衣”,随着施工工艺逐步成熟,如今日均已达1000平方米左右,而且形成了四个大斜面同时流水作业。预计到8月份,中国馆这个“巨人”约6.8万平方米的内外墙体以及四根立柱的“外衣”都可安装完成,中国馆将正式向世界亮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