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国政府认为,就业是民生之本,并一直在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资金支持保障体系,但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存在各种问题。
劳动力供求的矛盾突出。“十一五”时期,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约5000万人,而劳动力就业岗位需求预计只能新增4000万个左右,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缺口在1000万左右 。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体制转轨时期遗留的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尚未全部解决,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和关闭破产过程还会有工人下岗,再就业的任务还很艰巨。
公共就业服务不足,职业教育、培训与就业再就业的需求不相适应。技工学校的数量明显不足。他们无法满足求职人员和再就业人员的职业培训需求。进一步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强就业前培训、在职职工培训以及对进城就业农村劳动者的技能培训等十分迫切。根据零点调查公司2006年对公共就业服务满意度的调查,近一半的被调查者(48.5%)认为,在他们所在的地区找不到能为他们介绍工作或提供就业信息的机构;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所在地区的就业培训太少;约25%的被调查者对他们接受的就业培训不满意。
公共就业服务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存在巨大差距。根据零点调查公司的调查,与城镇相比,农村地区就业信息、就业培训和就业机会的缺乏程度更加严重。超过2/3的被调查农民指出,他们所在的地区没有任何就业服务机构,接近2/3的被调查农民认为,农村的就业培训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这次调查表明,城市蓝领劳动者和下岗工人,农村农业劳动者、农民工和失业工人享受的就业服务最少,他们对公共就业服务的平均满意度在38.6%-53%之间。
公共就业服务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中国公共就业服务的另一个问题是,在有些公共就业服务资源丰富、服务质量很高的地区,人们对这些资源的利用不充分。例如,上海和天津拥有一流的公共就业服务资源,但利用率不高。原因之一是,人们总是在通过所有亲戚朋友寻找工作失败之后才想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把公共服务资源看成迫不得已情况下才利用的最后渠道。其次,人们对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知之甚少,更不知道怎样利用。另外,有些就业服务机构收费太高,使很多求职者望而却步。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基本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等方面加大了供给力度。但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不高,社会建设相对滞后,中国的基本公共服务仍然面临着水平较低、覆盖面不宽、投入不足、供给不均衡等突出问题。这既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矛盾,也反映了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建设滞后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