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改善国际竞争地位,提升全球竞争能力
本次深度调查的样本中,超过四成的企业、近半数的制造业企业已进入国际市场。其中,进入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占领市场是其第一驱动力,提升管理经验与能力是第二驱动因素;进入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中,占领市场也是第一驱动力,其次是规避贸易壁垒(见表59、60)。
表59 企业进入海外市场及海外上市情况(%)
|
是否已进入海外市场
|
是否海外上市
|
|
是
|
否
|
是
|
否
|
总体
|
40.2
|
59.8
|
1.0
|
99.0
|
制造业企业
|
48.9
|
51.1
|
1.1
|
98.9
|
非制造业企业
|
13.7
|
86.3
|
|
100.0
|
表60 企业进入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国家的目的(%)
|
|
占领市场
|
85.3
|
占领市场
|
91.2
|
提升管理经验与能力
|
45.5
|
规避贸易壁垒
|
19.6
|
获取品牌
|
33.3
|
获取自然资源
|
9.5
|
获取技术
|
23.7
|
获得低成本劳动力
|
9.5
|
获取资金
|
21.8
|
其他
|
4.1
|
规避贸易壁垒
|
7.1
|
|
|
关于企业国际化中面临的主要困难,调查显示,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缺乏合格的国际化人才”(64.5%)、“企业缺乏高端的产品”(40.4%)和“缺乏合适的销售渠道和品牌知名度”(37.3%),其他依次是“不了解国外法律和市场”(28.9%)、“国际市场的贸易壁垒及准入限制”(19.3%)、“国外政治环境不稳定”(14.5%)、“难以实现国内外业务的整合或协调”(12%)、“国内管理模式难以复制到国外”(8.4%)和“难以突破并购审批等行政限制”(1.8%)(见表61)。
表61 企业国际化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
总体
|
缺乏合格的国际化人才
|
64.5
|
企业缺乏高端的产品
|
40.4
|
缺乏合适的销售渠道和品牌知名度
|
37.3
|
不了解国外法律和市场
|
28.9
|
国际市场的贸易壁垒及准入限制
|
19.3
|
国外政治环境不稳定
|
14.5
|
难以实现国内外业务的整合或协调
|
12.0
|
国内管理模式难以复制到国外
|
8.4
|
难以突破并购审批等行政限制
|
1.8
|
关于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主要方式,调查结果显示,排在第一位的是“出口”,选择比重高达91.6%,其他依次是“战略联盟”(14.4%)、“承包工程”(9.6%)、“直接投资”(6.6%)、“海外特许权”(1.2%)和“市场收购或兼并”(0.6%)。调查表明,企业在国际化方式上,目前采用最多的仍然是出口,其他依次是战略联盟、承包工程和直接投资,但是后三者比例仍然较小,说明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的国际化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见表62)。
关于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顺序,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选择比重最高的是“先发达国家市场,后发展中国家市场”,占46.4%,其次是“先发展中国家市场,后发达国家市场”,占32.7%(见表63)。
表62 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主要方式(%)
|
总体
|
出口
|
91.6
|
战略联盟
|
14.4
|
承包工程
|
9.6
|
直接投资
|
6.6
|
海外特许权
|
1.2
|
市场收购或兼并
|
0.6
|
表63 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顺序(%)
|
总体
|
先发达国家市场,后发展中国家市场
|
46.4
|
先发展中国家市场,后发达国家市场
|
32.7
|
按地理位置远近
|
6.5
|
按照文化的接近程度
|
3.9
|
调查结果显示,78.1%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低成本生产要素优势”是企业进入海外市场所依赖的主要优势,其次是“技术优势”,选择比重为47.3%,其他还有“管理优势”(18.3%)和“政策与政府关系”(8.3%)。调查表明,目前中国企业进入海外市场依赖的主要是低成本生产要素优势以及部分技术优势(见表64)。
表64 企业进入海外市场所依赖的主要优势(%)
|
总体
|
低成本生产要素优势
|
78.1
|
技术优势
|
47.3
|
管理优势
|
18.3
|
政策与政府关系
|
8.3
|
调查表明,从总体上看,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国际分工中主要处于生产加工环节或低附加值状态,在未来的企业国际化发展中,需要尽快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品牌知名度及附加值,逐步走向产业链的中高端位置,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长久生存。在目前,培养更多的国际化人才和拓展国际市场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当务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