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全国解放以来,我们已经多次地进行过增产节约运动,在节减军政费用、降低建筑造价、节约非生产性建设投资、节约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应当看到,各个部门、各个地方、各个单位中,都还存在着很多的浪费,并且有严重的浪费,都还有着很大的节约的可能性。
这里举出下列的一些事实。
在工厂、矿山、运输企业的基本建设方面,由于我们的经验不足,有相当多的资金是用得不适当的,也就是说存在着很大的浪费。我们很多同志,不区别重点企业和一般企业,不区别主要车间和辅助车间,不区别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一律追求高标准、机械化、自动化,使本来可以用较少的钱,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建成的企业,不得不用较多的钱和较多的时间。例如,吉林省有一个制糖厂,设计标准和机械化程度很高,花费投资二千七百万元,费时三年多,才建设完成,投入生产;而和这个工厂生产能力相同的黑龙江省的另一个制糖厂,由于设计标准和机械化程度较低,投资只及吉林糖厂的百分之六十,建设时间也短得多。这种情况,在建设初期是难于完全避免的,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五年以上的建设经验,就有可能而且应当用同样数量的投资,建设更多的企业了。根据许多调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一般情况下,现在就可以用六十元、七十元或者八十元,去办过去要用一百元钱才能办好的事情了。有的企业甚至只要花过去一半或者更少的钱,就可以很好地建设起来了。
除了生产性的建设存在着浪费现象以外,在非生产性的建设中,也还存在着浪费现象。我们从一九五五年以来,通过降低建筑标准、削减建设项目的工作,使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在整个建设投资中的比重,由过去的百分之三十以上,降低到百分之二十左右。这是一个好的成绩。但是,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总投资额计算,非生产性建设的投资比重,仍然占百分之二十三点四;全部非生产性的房屋建筑面积,就达一亿六千万平方公尺,大体相当于解放前北京市的全部房屋面积的六倍,共用投资一百一十亿元。这个数字显然是过大了。现在,还有不少工作人员不了解,过多、过好、过早地进行非生产性的建设,并不能促进生产,而只能妨碍生产,因而许多地方还存在着非生产性的建设项目过多、标准过高的现象。如果把这些现象纠正过来,也就可以省出很多的资金,扩大生产性建设的投资。
除了上述生产性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中所存在的浪费现象以外,现在,在很多工业、商业、运输等企业中,也还存在许多严重的浪费现象。例如,材料积压,材料浪费,废品、次品过多,资金积压,经营环节过多,管理人员过多,仓库管理不善,等等。在材料积压方面,单就钢材来说,如果适当地压缩库存,并且想尽各种办法节约使用,就可使生产企业和基本建设单位的钢材周转数量减少三分之一左右。
应当指出,在我们不少的机关、部队、学校和事业单位中,铺张浪费的现象还相当普遍,事业费的开支,还有许多用得不适当的地方,在节约人员和节约经费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潜力。
所有上列各项缺点,都必须坚决改正。在一九五八年,我们必须继续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而斗争,把这种斗争看成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大任务。
我们准备采取以下各项主要措施。
第一,修订基本建设工作的有关制度,规定适合于我国当前经济条件的各类企业的设计规范,和民用建筑的造价标准,以保证进一步地贯彻执行勤俭建国的方针。一九五八年计划新开工的限额以上的工矿建设项目,必须有经过相应机关批准的设计文件,才能施工。准备在一九五九年列入计划的建设项目,从现在起就要提前做好设计。今后除了某些特殊的项目,经过国务院的批准可以边设计边施工以外,没有设计文件的项目,一律不列入年度计划。继续审查和修改现有的重要企业和重要工程的设计文件,削减不必要的建设项目,降低不适当的、过高的标准。对于整个基本建设,今年要求节约总投资额的百分之七至百分之十,用于扩大工作量。
第二,各个经济部门和所有企业,都要加强经济核算的工作,改善物资供应制度,建立必要的供应基地,保证企业所需要的原材料能够及时供应。重新核定工矿企业和商业企业的流动资金。生产企业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必须超额完成降低成本的任务。商业企业必须超额完成降低流通费用的任务,为此,应当减少经营环节,大量减少人员,下放多余的职工参加劳动生产。
第三,彻底清理工矿、交通运输、建筑安装和商业等企业的仓库,大大地压缩企业库存的生产资料,用之于扩大生产和扩大基本建设。各基本建设单位的积存设备,需要和可能安装的都应当安装起来;自己不需要的,可以由主管部门调给需要的单位,以便进行调剂。这样,就可以在不增加国家财政拨款的条件下,扩大基本建设的规模,增加新的生产能力。在清理仓库的同时,应当采取领导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重新核定生产企业和基本建设企业的主要物资消耗定额和库存定额,并且改进仓库管理制度,减少物资损耗和事故。在清理仓库的时候,各个部门、各个单位都应当据实报告,不准虚报隐瞒;否则,应当给以批评和处分。
第四,合理组织劳动,节约使用劳动力。我国现有企业的职工人数,一般是过多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除了现有企业增产尽可能不增加工人以外,今后新开工的企业,应当根据开工率的高低,逐步增加职工,不准过多过早地招收职工。凡计划规定新增加职工的单位,应当在当地现有的多余职工中进行调配;在当地不能调配的时候,一般地只准就近招收临时工人。对于现有多余的职工,除了按照可能的条件扩大原企业,使工人数目同工作量能够相称以外,还可以考虑在保证职工原有收入的条件下,经过鸣放辩论和教育说服,由国家进行适当调配,把某些部门多余的职工,调配给那些人力不足的部门。例如,把工业、交通运输部门多余的职工,调配到农场劳动;或者把某些正式工人,改做临时工的工作等等。这样,对职工个人来说,并无损失;对国家来说,却可以增加生产,增加财富,于公于私,都有好处。现有的和新举办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应当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利用城乡居民中的剩余劳动力和半劳动力,从事代销、代购、代办等业务,以尽量减少正式的从业人员。
现在全国各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和合作社的职工群众,正在开展反浪费运动,在这个运动中,已经创造出多种多样的节约办法,有关方面应当经过群众的讨论,把那些好的办法,从制度上巩固起来,坚持执行下去。
毛主席说:“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
目前全国正在进行整风运动,这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一个大好时机。每一个单位都必须切实执行毛主席的上述指示,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在整风运动中一个重要的专题,大鸣大放,大整大改,在全国掀起一个反对浪费的运动,让群众增产节约的烽火,烧遍全国的各个角落,彻底纠正各个部门、各个地方、各个单位的领导上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右倾保守思想,彻底揭露并且坚决纠正各种浪费现象,争取反浪费斗争的全面胜利。
(五)充分依靠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完成和超额完成一九五八年度的国民经济计划
一九五八年度的国民经济计划经过大会讨论通过以后,就要下达到全国各地方、各企业、各学校和各个事业单位执行了。如前所说,这个计划不但可以完成,而且更多地超额完成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这种可能性能否变为现实性,关键在于领导能否同群众相结合,在于各级领导组织采取什么态度和什么方法。
是站在运动前面,充分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完成和超额完成计划呢?还是落在形势发展的后面,落在群众要求的后面,强调困难条件,强调消极因素,把本部门、本单位的计划定得低低的,过着工作较轻松的日子呢?是把本部门、本单位的计划交给群众讨论,启发群众的智慧,集中群众的意见,加以修改和补充,使它成为更加积极的和更有动员作用的计划呢?还是依靠少数人在办公室里关起门来编制计划,单纯使用行政命令的办法去执行,使计划不能同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相结合,而成为毫无生气的官样文章呢?
我们的党和人民政府在进行各项工作的时候,历来都是强调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像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计划这样关系到千百万群众的事情,关系到全国六亿人民的事情,如果不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来进行,那就不可能订出接近实际的真正先进的经济计划;订出来了,也不可能很好地去执行。而如果认真地把群众发动起来,把计划变成为群众的真正自觉的计划,当然就将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回事了。
去年秋季开始的工农业生产新高潮更加证明:一切经济计划经过群众的讨论,经过群众的自觉的执行,许多原来被认为是先进的指标,也都变成了落后的指标;许多长期不能解决的问题,很快地解决了;许多过去认为要花很多钱才能办好的事情,用很少的钱就办好了;许多原来想不到的好办法,群众都想出来了;许多没有发掘的潜在力量,不断地被发掘出来了。例如,甘肃阿干镇煤矿原来日产量总是停留在六百吨到八百五十吨之间,不能增长上去,但是经过整风运动,大鸣大放,大整大改,现在日产量已经达到一千二百多吨,并且正在为日产一千五百吨奋斗。武昌车辆厂一九五七年上半年出勤率总是提不高,经过群众性的大鸣大放和大整大改,到去年十一月已经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九。辽宁省的基本建设单位,经过群众性的整改工作,出现了大批“生产好、质量好、安全好、纪律好、出勤好、团结好”的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在讨论今年计划草案的时候,也有许多这样动人的范例。拿北京京西矿务局来说,国家经济委员会和煤炭工业部给他们原定的煤炭产量的指标是二百八十五万吨,比上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一,就已经认为是比较先进的了,但是,经过群众讨论以后,提高到三百零五万吨,比原定指标又增加百分之十以上,而且职工们还提出了再超额生产煤炭十五万吨,作为奋斗目标。在农业方面,像前面所说的全国农田水利建设运动的迅速发展,就是一种非常突出的例子;最近在报纸上还不断地登载了很多的这类事实,这里就不再重复说了。毫无疑义,只要我们所有的基层单位,都能像上述单位一样,像一切先进的农业合作社一样,英勇奋斗,挖掘潜力,把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等项指标,交给群众去充分地认真地讨论,把国家计划同群众的自觉和实践结合起来,把国家制定的必须完成的计划,同经过群众讨论提出的努力争取完成的增产计划结合起来,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就有充分可靠的保证。
在把计划交给群众讨论和组织群众执行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经济工作人员特别是经济领导人员的责任,就是要时刻注意发现先进的事物,认真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采取“抓住先进和落后两头,带动中间”的方法,切实地帮助落后单位,赶上先进,使先进单位更加先进。这样做,可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不断地发生新的不平衡。这种由先进单位所带动起来的新的不平衡,是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一种好现象。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说:“所谓平衡,就是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的统一。过了一年,就整个说来,这种平衡就被矛盾的斗争所打破了,这种统一就变化了,平衡成为不平衡,统一成为不统一,又需要作第二年的平衡和统一,这就是我们计划经济的优越性,事实上,每月每季都在局部地打破这种平衡和统一,需要作出局部的调整。”所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如此螺旋式地反复,不断前进,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当不平衡现象出现的时候,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一种是积极的方法,对新生事物感到高兴,促进它的生长,依靠群众的力量,及时地消除薄弱环节,使经济的发展达到新的更高的水平。另一种是消极的方法,对新生事物熟视无睹,没有热情,对不平衡现象感到惶恐,不是努力把落后推向先进,而是企图让先进迁就落后。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就是毛主席所说的促进派和促退派的区别。
我们的经济工作人员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促进派,不要成为促退派,也不要成为现状维持派。我们过去用愚公移山的精神赢得了革命的胜利,我们现在要用同样的精确来赢得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地实现党中央和毛主席所指示的领导同群众相结合的方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打掉官气,打掉官僚主义,打掉宗派主义,打掉主观主义,坚决地依靠党的组织,依靠群众的组织,依靠各级地方组织,充分地发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我们满怀着信心,坚决执行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多、快、好、省”的指示,为完成和超额完成一九五八年度的国民经济计划而奋斗! (《人民日报》1 9 5 8 0 2 1 3 第2 版)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氵加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