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
为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而奋斗
——1960年4月6日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
各位代表:
我受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委托,向大会作关于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执行情况和争取提前实现这个纲要的报告。
一
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是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同志的倡议提出的,在一九五六年一月以草案形式公布。一九五七年九月,中共八届三中全会,根据草案公布以后将近两年中情况的变化和工作的发展,作了一些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在同年十月间公布了纲要的修正草案。全国农民和全国人民为执行农业发展纲要而努力,到现在已经四年了。
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是高速度地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生产和建设的纲领,这个纲领规定了在不很长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我国农、林、牧、副、渔生产的要求,规定了达到这个要求的各种有效措施,制定了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开展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各方面建设的规划,它向全国农民和全国人民指出了改变我国农村面貌的伟大目标。在一九五六年一月,这个纲要草案第一次公布以后,得到了广大农民和全体人民的热烈拥护,对于当时的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和农业生产的高潮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一九五七年十月,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公布,再一次推动了农业生产和建设的新高潮,首先是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兴水利的群众运动。事实完全证明,这个纲要是一个群众性的纲领,它能够调动最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来发展我国的农业,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全国人民为实现这个纲领而进行的斗争,不但造成了农业战线上的跃进形势,而且通过农业的跃进,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跃进形势的发展。
一九五八年五月,中共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提出了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的号召,从此就开辟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的新局面,在这种新局面下,全国农村在一九五八年下半年普遍地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人民公社是我国人民群众根据实际需要所作出的伟大创举,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并且及时抓住了群众的这个创举,把它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用正确的方针指导它沿着健康的道路向前发展。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使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
农村人民公社是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规模比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大得多。一九五八年初全国有七十四万多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现在已经合并改组成为二万四千多个人民公社,平均一个人民公社拥有六万四千亩耕地,五千农户、一万个劳动力,相当于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平均规模的三十倍。过去绝大多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经营的范围比较狭窄,现在的农村人民公社不但是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的经济组织,而且是工、农、商、学、兵合一的,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人民公社现阶段还是集体所有制,在公社内部实行三级所有制,而以生产队的所有制为基础。但是它的公有化程度已经比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更高,已经存在着原来高级农业合作社所没有的部分的公社所有制,而且这部分公社所有制,随着整个农业生产的发展,必将逐步扩大。在将来,人民公社是我国农村由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的最好的形式,也是我国由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好的形式。
人民公社由于具备了一大二公的优点,就能够在比高级社更大的范围内统一安排生产和分配,能够比高级社更有效地充分动员和合理安排农村劳动力,能够进行大协作,能够举办过去高级社无力举办的建设。适应于生产集体化程度的提高,农村生活的集体化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普遍地举办了公共食堂、托儿所、敬老院等集体福利事业,普遍地实现了家务劳动的社会化,使成千成万的家庭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参加社会生产。人民公社在分配制度方面,基本上实行按劳分配的工资制度,同时也实行带有按需分配萌芽性质的供给制度,这种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很好地解决了多子女家庭以及其他负担较多的家庭的困难,使老有所归,使儿童得到更好的教养,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普遍得到保障。
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我们在一九五八年和一九五九年取得了农业生产的连续大跃进,粮食两年增长百分之四十六,棉花两年增长百分之四十七。在这两年大跃进中,农、林、牧、副、渔和社办工业生产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农田水利、农村的交通运输建设大大地发展了,农业增产措施在实践中更加丰富了,资金积累增加了,农民生活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有了迅速的发展,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有了显著的提高,这就加快了实现农业发展纲要的进程。充分发挥农村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动员全国农民和全国人民从各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我们就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农业生产和建设的跃进速度,也就完全有可能提早两年或者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的农业发展纲要。
二
下面我首先说一下农业发展纲要在过去四年中执行的情况。
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要求:从一九五六年开始,在十二年内,粮食每亩平均年产量,在三种不同的地区,分别达到四百斤、五百斤和八百斤。这是四十条纲要的中心。一九五九年,达到和超过纲要这个规定的,已经有五百零四个县(包括相当于县的旗、市和大市辖的区,下同),占全国一千七百八十六个县的百分之二十八;已经有二亿八千六百七十七万亩粮食耕地,占全国现有十二亿亩粮食耕地的百分之二十四。
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要求:棉花的亩产量在十二年内,按照不同的情况,分别达到四十斤、六十斤、八十斤和一百斤皮棉。一九五九年,亩产皮棉达到一百斤以上的有四十五个县、七百六十一万三千亩棉田;八十斤到九十九斤的有五十五个县、一千零四十四万八千亩棉田;六十斤到七十九斤的有一百零四个县、一千八百四十二万三千亩棉田;至于六十斤以下的,许多地方都没有以四十斤为界分别统计。因为绝大多数棉田的亩产量都超过四十斤,四十斤以下的主要是新发展的棉田。总计亩产皮棉六十斤、八十斤或者一百斤以上的,共有二百零四个县,占全国一千零二十七个植棉县的百分之二十;共有三千六百四十八万四千亩棉田,占棉田实收面积八千五百多万亩的百分之四十二。
除了粮、棉以外,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等各种农作物,几年来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一九五九年全年养猪二亿七千万头,年底存栏一亿八千万头;全国一亿二千万农户,按年底存栏数平均每户一头半,按全年饲养量平均每户两头以上,提前达到了纲要要求在一九六二年达到的标准。去年十月以来,全国各地又普遍展开了一个群众性的养猪运动,并且以养猪为首,掀起了一个全面发展畜牧业的高潮。据今年三月初的统计,全国有一千七百多万头怀孕的大家畜,这就是今年牛、马、驴、骡等家畜大发展的基础。一九五八年和一九五九年两年造林五亿四千万亩。山区生产的内容,已经超过了农、林、牧相结合的范围,有些地方利用山谷水库在山区发展了渔业生产,还有些地方兴办了小型的土法生产的或者土洋结合的林产化学工业和其他工业,开展了“万宝山”运动。人民公社的副业生产也比过去合作社时代发展得快,一些久已停止生产的土特产品和手工产品已经恢复起来。全国农村人民公社在去年冬季的“小秋收”运动和短途运输运动中,取得了几十亿元的收入。海洋和淡水的渔业生产,一九五九年的产量达到五百零二万吨,比一九五七年的三百一十二万吨增加了一百九十万吨。人民公社兴办的农村工业,一九五九年的产值达到一百亿元左右。社办工业是农村实现人民公社化以后新兴的经济部门,是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原来没有规划的。
由于人民公社多种经营的大发展,一九五九年的农业产值达到七百八十三亿元(社办工业的产值一百亿元不包括在内),既增加了公社的公共积累,也增加了社员的个人收入。除了税收、公积金、公益金和各项生产费用以外,按全国农村人口平均,一九五九年每人收入八十五元左右,赶上了农业合作化以前富裕中农的平均收入水平(每人八十元),提前达到了纲要要求在一九六二年前后达到的目标。这是全国平均的水平,有许多富庶的地区已经超过八十五元这个水平,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低于这个水平。
在农业增产措施方面,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中,应用先进农业科学原理,总结农民群众生产实践的丰富经验,提出了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的“农业八字宪法”。“农业八字宪法”比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各项增产措施,内容更为丰富,更为完整。两年来,各地人民公社普遍实行了“农业八字宪法”。从一九五七年冬季开始,几千万人上阵,大修水利,两年共增加灌溉面积五亿五千万亩,加上原有的灌溉面积,共达十亿零七千万亩。其中有六亿一千万亩,抗旱能力已经分别达到纲要规定的三十天,五十天和七十天的标准。在肥料方面,我们这几年来发展了养猪,扩大了绿肥面积,公社举办了许多土化肥厂,有的公社还办了年产八百吨合成氨(合三千吨硫酸铵)的小洋化肥厂,国家投资兴办了一些现代化的化肥厂,使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有了很大的增加。在改良土壤方面,全国低洼易涝地和各种低产田有七亿多亩,初步改良了四亿五千万亩,占百分之六十。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面积有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初步进行了保持水土措施的有六十万平方公里,占百分之四十。两年以来还普遍开展了群众性的土壤普查运动,各地正在把普查所得的资料加以科学分析,研究因地改良、因地种植、因地施肥等项措施,逐步地按社按队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按地块建立土地档案。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既是群众性的,又是科学性的农田基本建设。各种农作物的良种推广面积,一九五九年达到十八亿亩,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之八十,棉、麦、稻、薯等主要农作物的良种已经基本普及。各地人民公社已经建立起五千四百多万亩种子基地。合理密植已经广泛推行,过密过稀的毛病越来越少,合理密植的规律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掌握。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要求分别在七年或者十二年内,基本上消灭的植物病害和虫害有十一种,其中的棉花蚜虫和红蜘蛛,在集中的产棉区已经基本做到不卷叶,不红叶,达到消灭危害的要求;对于蝗虫和粘虫,也做到基本控制,不使为害;其他如麦类黑穗病、水稻螟虫等等的危害损失率一般已降低到百分之二以下。许多地方还创造了几万亩、几十万亩耕地连片的无病虫害区。纲要要求分别在七年或者十二年内,基本上消灭的危害牲畜最严重的病疫有八种,其中的牛瘟已经基本消灭,猪瘟、鸡瘟、牛肺疫等的发病率也已经显著降低。农业生产的工具改革运动,几年来也有很大的成绩,创造了水稻插秧机等多种多样的新农具,到一九五九年底共推广了各种改良农具和半机械化农具五亿二千多万件,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起了不小的作用。在田间管理和精耕细作方面,也有新的发展。各地人民公社都在大搞丰产方,大搞园田化。农民们说:埂直如线,地平如镜,深耕,密植,种子好,合理施肥,合理灌溉,精耕细作,灭草,灭虫,灭病,把大田种得像菜园子一样。从群众中来的农业八字宪法,又回到群众中去,成了农业生产的经典。此外,纲要提出的多种高产作物,提高复种指数,扩大耕地面积和办好国营农场,四年以来也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纲要要求在十二年内建成的为农业服务的气象台站网、水文观测站网和地方道路网,也已经粗具规模,许多地方已经提前实现。
纲要关于在农村中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要求,几年来执行的结果,成绩也很大。到一九五九年已经有一亿一千多万青、壮年摆脱了文盲地位,占农村青、壮年总人数的三分之二。社办小学,队也办小学,农村小学教育已经基本普及。各地人民公社还办了三万多所农业中学,在校学生二百九十六万人,平均每个公社有农业中学一点二所、学生约一百二十人,这是进一步在农村中普及中学教育的基础和开端。人民公社还办了各种业余学校和红专学校。农业科学试验研究,已经成为农民的群众性的活动。社办的农业科学试验研究组织,据十二个省的不完全统计,有七千六百九十个,从业人员有三万八千多人。以人民公社为基础的全国性的农业科学试验研究网已经基本形成。许多农业劳模,本来是不识字或者识字不多的,现在却成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或者省分院(所)的研究员,成为农学会的会员,或者被聘到大学去讲学。农村广播网和电话网、邮政网,除了少数边远地方以外,已经基本普及。
除四害、讲卫生的运动,成绩之大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山西省稷山县和广东省佛山市就是基本上除掉了四害的县、市的典型。麻雀已经打得差不多了,粮食逐年增产了,麻雀对于粮食生产的危害已经大大减轻;同时,林木果树的面积大大发展了,麻雀是林木果树害虫的“天敌”,因此,以后不要再打麻雀了,纲要所说的除四害中,应当把麻雀改为臭虫。纲要要求在十二年内基本消灭和积极防治的疾病,有的已经基本消灭和防治住了(例如天花、鼠疫等),血吸虫病的患者已经治疗了百分之七十,其他一些病的发病率也大大下降。
纲要关于保护妇女儿童、实行五保等要求,由于人民公社实行了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大办了公共食堂、托儿所、产妇院和敬老院等等,实际做的已经超过纲要的要求。
总之,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四年来实际执行的结果是:纲要的某些内容已经被实际生活所超过,有些要求已经基本实现,大部实现,或者在部分地区实现了,这是伟大的胜利。这些胜利,主要是近两年来在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这三面红旗之下获得的。有了这些胜利,就奠定了我们提前实现农业发展纲要的基础。
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首先是粮食每亩平均年产量还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县没有达到纲要要求的水平。全国粮食总产量,在过去四年中共增加了一千九百零五亿斤,即从一九五五年的三千四百九十六亿斤,增加到了一九五九年的五千四百零一亿斤。但是按照纲要要求的水平计算,全国粮食总产量应该有七千二百亿斤到七千五百亿斤,还要在一九五九年粮食总产量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千八百亿斤以上,即增长三分之一以上。这还要尽很大的努力。达到了七千二百亿斤,每人平均一千斤或者稍多一点,同过去相比,当然是一个很大的跃进;但是不能因此就认为粮食问题已经解决,还应当进一步为争取每人平均至少一千五百斤粮食而奋斗。棉花的产量要达到纲要的要求,同样还需要作很大的努力,而且也同样要在达到纲要要求以后,再作进一步的努力。
在增产措施方面,我们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例如水利灌溉,修好了水库,并不等于按工程计算的灌溉面积都已经收到实际效益,还必须蓄上水,修好渠道,平整好土地,准备好提水工具,才能实际发挥效益。有的工程,特别是大型工程,在当年并不能发挥效益,或者不能充分发挥效益,往往要到第二年甚至第三年才能充分发挥效益。我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提前实现纲要所提出的能够充分发挥效益的灌溉面积在十二年内达到九亿亩的要求。但是实现了纲要的要求,也还只能像纲要所说的“避免普通的水灾和旱灾”,因此,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努力。做了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也不等于完全控制了水土流失,种的树和草要成活了,根系铺开了,树冠长起来了,才能收到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的实效。植树造林到实现绿化也还有个很长的过程,很多地方种的树现在还很少,种上了的也还要成活,抚育好,长起了树冠,才能真正实现绿化。
纲要提出的基本消灭和积极防治的植物病虫害,基本上消灭危害牲畜最严重的病疫,基本上消灭和积极防治危害人民最严重的疾病,基本上消灭老鼠、臭虫、苍蝇、蚊子等方面的要求,都需要进行长期的、经常的、反复的努力。因为这些东西并不是一次扑灭,永不再生,而是除了又生,生了又要除的。
纲要要求,国家、集体和个人分别储备起足够一年到两年食用的粮食。在粮食产量没有很大的提高以前,固然可以储备一部分,但是要储备这样多则不是短期内所能实现的。修缮和新建住宅,改善社员的居住条件,这是一定要办的事,但是,在最近几年,公社的资金还是应该主要用于生产性的基本建设,新建社员住宅只能逐步进行。在这些方面,我们都还要作比较长期的努力,来实现纲要提出的要求。
由此可见,实现农业发展纲要,还是全体农民和全国人民要继续完成的重大任务,而要提前实现,就必须再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再苦战几年。而且,实现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也不等于农业就完全“过关”了。我们要走的路还是长的,必须本着不断革命的精神,在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这三面红旗的引导下,鼓足干劲,努力奋斗,完成一个任务,就提出一个新的任务,不断地奋勇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