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2 价格快速上涨透视钾肥供应短板
我国钾肥资源相对缺乏,已探明储量7.91亿吨,占世界已探明工业储备量的2.5%,主要分布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和新疆罗布泊,是中国两大储量过亿的大型矿床。2008年我国有规模以上钾肥生产企业80余家,其中青海柴达木占45家,产量占全国的95%。
钾肥作为三大主肥之首,其价格变动对CPI具有基础性影响:钾肥价格变动将影响复合肥价格变动;复合肥价格变动将使农民种植成本变化,其结果将直接影响农产品和粮食价格变动;而农产品和粮食价格变动必将带动CPI指数的变化。在这样一根价格传输的链条中,钾肥是农产品和粮食最基础的原料,牵一发而动全身。
近年来,国内钾肥市场价格呈现出快速上涨态势。为落实“三农”政策,保护农民利益和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我国政府采取了提价申报、控制出口、监督检查等一系列调控和稳定化肥市场价格的监管措施。在严格的限价政策下,国内钾肥价格依然一路飙升,由2007年的1900元/吨暴涨到目前的4800-5000元/吨,上涨幅度达160%以上,销售价格高出成本3倍之多。钾肥价格快速攀升不仅带动了化肥价格全面上涨,而且使钾肥供求矛盾更加突出,影响和威胁到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
一、全球性粮食短缺危机是钾肥涨价的主要诱因。2007年以来,全球粮食连续两年减产,库存持续下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显示:2007/2008年度期末,全球粮食库存仅4.05亿吨,到了1982年以来的最低点,库存消费比为18.8%,接近18%的警戒线,以东南亚和海地为代表的世界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粮食短缺危机。在各国增产粮食的迫切愿望下,钾肥供应紧缺,价格上涨。尤其近年来各国加大对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能源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剧了粮食的短缺和价格上涨,席卷全球的农产品的牛市行情支撑了化肥需求旺盛。
二、全球钾肥资源高度垄断是钾肥涨价的主要根源。世界钾盐资源丰富,估算总储备量超过1400亿吨。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德国的合计储量和基础储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92%和81%。国际钾肥卖方已形成两大垄断集团,即北美地区CANPOTEX和前苏联地区的BPC销售联盟,两大集团的钾肥产能占到全球的75%,新兴市场对钾肥需求量大幅增长,在价格博弈中处于劣势。
三、高油价成为钾肥价格快速上涨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国际海运增加了战争保险,引发海运费缓慢波动。延伸到石油价格上升,引发船运费暴涨。国际海运价格由2004年初的17美元/吨一路攀升到2008年的60-80美元/吨,运费的快速上涨为原本处在外商垄断下的钾肥资源涨价增加了谈判筹码。
四、国内涨价冲动为进口价格补涨提供了助力。近年来,我国进口钾肥价格一直低于周边国家,属于国际钾肥市场的价格洼地,国际供应商一直具有强烈的补涨冲动,并通过持续限产提高售价,库存低于近5年的平均线。自2007年国际钾肥市价上涨以来,国内钾肥生产企业涨价欲望日趋强烈。经过流通渠道层层加压,到达终端的钾肥价格已经与国际现价接轨,主要粮食产区钾肥市价高达4800—5000元左右。这种情况下,通过谈判企图破解国际垄断的愿望破灭,为伺机而动的外商提供了补涨依据,中国作为钾肥消费及进口大国的谈判能力被严重削弱。
五、供需矛盾突出成为新一轮价格上涨的主因。2007年以来,全球钾肥供应紧缺,生产商订单充分,库存持续下降。东南亚和南美洲等地区钾肥需求旺盛。我国年钾肥需求也在1200万吨左右,进口依存度高达70%以上。国际国内不断扩大的刚性需求成为钾肥价格继续攀升的主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