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经济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
伴随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8年青海省三大产业继续协调发展,第一产业保持稳步增长,第二产业优势凸显,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1:55:34。
1.农牧业生产运行良好,粮油获丰收。2008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着力推进马铃薯、油菜、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全年粮食总产量101.8万吨,同比增长2.8%;油料总产量35.2万吨,同比增长9.9%;蔬菜总产量110万吨,同比增加11.73万吨。尤其在青南牧区遭受特大雪灾侵袭的情况下,畜牧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全省草食畜共产仔畜788万头(只),同比增长0.2%;育活仔畜693万头(只),成活率为87.9%,肉类总产量达25.5万吨,同比增长4.9%
2.工业生产前期快速增长,后期增速减缓。在重点行业及新投资项目的拉动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当月增速逐月攀升,到8月份达到最高,同比增长31.6%。后四个月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当月工业增加值增速逐月放缓,12月当月同比增长5.6%。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38.83亿元,比上年增长21.5%。
从行业看,部分重点行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拉动了全省工业平稳增长。电力、有色金属、盐化、石油天然气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297.01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冶金、医药制造、建材、畜产品加工四大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66.9亿元,增长16.8%。
3.交通运输量稳步提高。全省完成货物运输量9309.37万吨,比上年增长12.7%。全省运送旅客6084.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7%。全省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旅游总收入47.51亿元,增长0.3%。全省完成电信业务量67.7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完成邮政业务量2.25亿元,增长7.4%。
(三)价格总体水平持续回落,社会保障支出增加
1.居民消费价格持续回落。青海省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从5月份开始逐月回落,由5月份的上涨12.6%回落至12月份的上涨4.7%。呈现前高后低态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9.9%。在全年消费价格上涨9.9个百分点中,有约7个百分点是翘尾因素,2008年新涨价因素仅约2.9个百分点。
2.生产资料价格攀升。受部分原材料供求矛盾的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7.6%,其中轻工业上涨11.56%、重工业上涨7.2%。生活资料产品出厂价格上涨10.4%,生产资料价格出厂价格上涨7.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4%。
3.社会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城市低保标准由175元提高到190元,农村低保年人均补助标准由385元增加到745元,新型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保险补助标准分别比上年增加40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保障标准人均月增加114.4元。
(四)财政收支合理,改善民生的支出力度加大
各主体功能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效明显,优势产业企业缴纳的税收处于主导地位,非公经济对税收贡献逐年扩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1.5亿元,增长28.9%;一般预算支出363.8亿元,增长28.9%。财力分配趋于合理,农林水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等支出分别增长45.9%、39.3%、26.9%和27%。
(五)节能降耗工作稳步推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大力推进节能降耗,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新进展。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5%,实现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单位增加值电耗下降2%,巩固了上年节能降耗的成果。
全省县级以上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36.6%,设市的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48.7%和87.5%,县级以上城镇已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填埋场,沿湟水河流域主要城镇污水处理厂相继开工建设,西宁市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格尔木市和循化、平安分别被命名为青海省首批省级园林城市和园林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