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预测与展望
2009年是青海省经济能否保持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使我们面临着更加严峻和复杂的形势,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困难的挑战。一是经济环境进一步趋紧,直接影响青海经济增势和效益下滑。二是宏观环境趋紧、外部需求减弱通过金融、投资、市场等多种传导机制,对青海经济增长、就业、企业生产和效益、财政收入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三是工业经济增长面临挑战,青海省倚重资源开发的工业经济面临利润收窄、投资放缓的困难。四是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青海正进入就业年龄人口增长高峰期,考虑到目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用工需求可能进一步减少,就业供求矛盾将更加凸显。部分地区出现的农民工返乡潮也将给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较大影响。五是财政收支平衡面临较大压力。2009年青海省国家投资项目明显增多,要求筹集更多的配套资金。同时,青海将在扩大社会消费需求、建设各类民生工程、调节收入分配结构、对困难群众进行各类补贴及援助等方面投入更多的财政资金,财政收支平衡难度较大。但同时也可看到,青海正处经济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从外部环境看,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为青海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统筹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深化农村改革、缩小城乡差距、加大支农惠农力度等方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给青海加快农村改革、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带来了新的契机。《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的出台,有利于青海在国家支持下加大投入,充分发挥生态补偿机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推动作用,推进农村牧区社会事业、重大基础设施等薄弱环节建设,持续改善民生;有利于青海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更好的维护地区稳定。从青海自身看,通过近几年的连续投入,青海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铁路运输制约逐步缓解,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相继涌现,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近年来青海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有利于改善收入及消费预期,凝聚人心,增强信心。
2009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全省一般预算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
青海省金融业将认真贯彻货币政策,保重点、调结构,确保各项贷款合理增长。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加强对三农和弱势群体的信贷投放力度,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总 纂:王小平石海城
统 稿:荆海龙薛长德
执 笔:邵辉 马启军 江雯雯
提供材料的还有:贾丽均张昆霖 李月梅 吴金昌王小军李 卿
欧瑞军张有荣 李生海 赵海英李新鹏王 耀 袁 晶
附录:
(一)青海省经济金融大事记
1月14日,经国务院同意,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列为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这是继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之后我省的又一个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
3月26日,我省2006-2007学年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受到国家财政部、教育部表彰。
5月5日,2008年中国·青海投资贸易洽谈会暨郁金香节开幕。
5月30日,国家西部大开发首批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我国最大的钾肥生产项目——青海100万吨钾肥项目正式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竣工验收。
6月28日,2008中国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项目推介会暨盐湖城旅游文化艺术节开幕。
7月11日,全省农村信用社央行票据兑付工作专题会议在西宁召开。央行票据兑付工作的推动为农信社壮大资金实力、提升公司法人治理水平、增强市场化竞争能力提供了保障,进一步夯实了农信社服务“三农”的基础。
8月30日,省垣“青春共建和谐社区·金融知识进社区”活动启动仪式在西宁中心广场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宣传金融知识,服务百姓生活,共建和谐社区。省委常委、副省长徐福顺宣布活动启动。
10月28日,全省农村信用建设现场会在互助县召开,会议确定用3—5年时间,使全省农村信用体系基本形成,农村社会信用状况有较大改善的预期目标。
11月16日,原“西宁市商业银行”正式更名为“青海银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实力得以进一步壮大,实现了其面向全省、着眼全国的战略起步。
12月26日,全国面积最大的保险示范区建设工作在海西州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