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次产业均衡发展,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2008年,安徽省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4%、58.5%和34.1%,其中第一产业贡献率较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
1.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粮食产量创新高。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34亿亩,比上年增加105.6万亩;粮食产量604.7亿斤,连续5年丰收、3年创新高。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全年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00个,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40%。全年新建农村公路1.3万公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2.工业生产较快增长,效益基本稳定。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采取“一企一策”等系列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工业生产发展势头良好,工业化落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正迅速缩小。全年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4.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3000亿元,比上年增长22%(见图10),增速居全国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42.8亿元,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9,为历年同期最好水平。两淮矿区亿吨级煤炭基地顺利建成,全年煤炭产量突破亿吨大关,跻身全国第7位。在年初雨雪冰冻灾害期间,安徽是全国16个受灾最严重地区中唯一不拉闸限电的省份。安徽能源大省和能源工业基地地位得以巩固。
3.服务业发展良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强。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信息服务、科研服务、教育、文化、卫生等现代服务业正成为安徽省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合肥被国家定为全国20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一。
(三)物价冲高回稳,涨幅略高于上年
2008年,受食品、能源、原材料等价格波动、资源价格改革等影响,安徽省物价总水平冲高回稳。
1.食品类价格变动是带动居民消费价格回落的主因。年初,由于特大雨雪冰冻灾害等因素影响,主要食品供应偏紧,食品类价格的大幅上涨,成为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5月份以后,随着食品类价格下降,居民消费价格逐月回落(见图11)。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6.2%,涨幅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4.3%。
2.生产价格涨幅明显,对CPI影响有限。前三季度,在生产资料价格和食品价格的双推动下,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逐月攀升;进入四季度,由于大宗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明显回落,生产价格步入下滑轨道(见图11)。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累计上涨8.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累计上涨12.4%,分别比上年提高4.8个、7.3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逐月走高后,11月份开始略有回落,全年累计上涨23.9%,较上年提高17.1个百分点。
3.就业形势良好,劳动力成本上升。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9.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2%,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全年投入160多亿元实施18项民生工程,惠及5000多万城乡群众,人均受益同比增加100元左右。全省职工工资快速增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6363元,增长18.9%。
(四)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年财政收入总量迈上新台阶,增长28.2%,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3.3%,提高6.3个百分点,而全国比上年回落7.3个百分点(见图12)。全年财政支出增长30.5%,其中,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等支出增长明显快于全省平均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