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现金收支增速放缓,总体保持净回笼。全年现金收支相轧同比多回笼现金53.2亿元(见表2),增幅虽下降13.5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近年来平均水平。作为农民工输出大省,务工人员的收入回流成为现金净回笼的一大因素。
专栏 1:安徽省农民工提前返乡的影响分析
安徽省是全国重要的劳动力输出地之一。据统计,安徽农业人口516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79.3%。2008年末,在3100多万农村劳动力中,实现转移就业的达116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就业825万人,省内就业340万人。跨省流动的目的地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等经济发达地区,其中流向长三角地区的务工人员约占四分之三。
2008年四季度,该省出现了农民工提前返乡现象。根据合肥中心支行的抽样调查,10-12月份全省农民工返乡人数分别为25.4万人、37.4万人和58.8万人,呈逐月增加趋势,至年底返乡总人数约占全省外出务工农民工的10%。其中,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专业技术特长的农民工占比较大;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返乡的农民工占主体,分别占38.3%和31.5%;从事服装、建筑、机电行业的人数则接近80%。
农民工提前返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自然返乡。调查显示,由于春节提前,“正常回家过年”的农民工约占60%。二是主动返乡。一方面国家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吸引大批农民工回乡从事种植、养殖等产业;另一方面沿海发达地区的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促使一部分农民工顺应形势返乡就业或创业。据调查,主动返乡的约占10%。三是异常返乡。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沿海地区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而导致用工减少的现象。据调查,约三分之一的农民工因“企业裁员”、“企业减薪、收入下降”、“企业停产或倒闭”、“找不到工作”等非正常原因返乡。
农民工集中、提前返乡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利弊兼有:
——不利影响。一是短期内造成回乡地劳动力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现象,社会就业压力增大。据安徽省社会和劳动保障厅统计,全省春节前有615.8万农民工返乡,目前约有50%的农民工已返回原就业单位工作,预计100万人存在失业可能。二是影响农民工家庭收入。据测算,农民工外出务工收入约占家庭年收入的75%,外出务工收入已成为当前农民工农户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非正常返乡会使农民工家庭收入减少。三是影响农村金融机构储蓄存款的稳定。2008年11月份、12月份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储蓄存款分别同比少增47.7亿元和5.2亿元。农民工提前返乡,带回资金减少可能是其中影响因素之一。四是给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带来新压力。农民工失业返乡后,农村医保、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增加;其子女就学问题也给当地农村义务教育带来新的压力。
——有利影响。农民工返乡尤其是回乡创业,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截止目前,该省已有70余万农民工返乡创业,创办各类企业30余万个,吸纳220余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已经成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途径。一是返乡创业者带回了资金、技术、项目、信息,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二是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带动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开辟转移就业的新途径,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三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对当地群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就业理念等方面的转变也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5.贷款利率“先扬后抑”。2008年前3个季度贷款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9月份以后受5次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影响,利率水平总体呈下行态势,但全年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上年提高22个基点。
2008年,辖内外币大额存款主要集中在活期和3个月以内,两者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1.15%和3.76%。2008年,美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7.34%,比上年上升0.96个百分点。
6.银行业改革有序推进,地方金融体系逐步完善。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股份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及861家分支机构顺利开业。组建农村商业银行3家、农村合作银行12家,两者总量保持中西部地区首位;58家小额贷款公司获准筹建,其中9家挂牌开业。徽商银行实现增资扩股49.95亿股,徽商银行南京分行正在筹建。长丰科源、凤阳利民村镇银行先后挂牌。
(二)证券业经营稳健,融资能力提升
2008年,在资本市场震荡下行的大背景下,安徽省证券业保持了健康平稳发展,证券市场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
1.证券机构经营稳健。华安、国元两家证券公司全年实现盈利9.51亿元。证券公司合规管理制度建设深入开展,账户规范工作扎实推进,累计清理不合格证券账户超过15万户。
2.证券市场融资能力提升。在股票市场大幅下挫的情况下,融资额创历史新高。3家上市公司通过首次公开发行筹资9.3亿元,5家公司再融资167.3亿元(见表4)。证券开户数达142.2万户,增长13.6%。55家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良好,营业总收入增长47.4%,利润总额增长66.6%。
(三)保险业稳定较快发展,经济补偿功能增强
2008年,安徽省遭遇特大雨雪冰冻灾害,保险业积极抗灾救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各项业务继续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公司治理结构基本形成。
1.保险机构体系逐步完善。全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保险机构首创安泰保险公司挂牌开业,保险公司主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保险资产规模约500亿元,保险从业人员近10万人。
2.保险业务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96.5亿元,增长46.9%,保险赔款与给付总额87.7亿元,增长61.3%(见表5)。保险业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年为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累计赔付超过6亿元。
3.政策性保险实现突破。2008年4月底,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辖内17个市全部纳入试点范围,政策性农险组织架构初步建立。全年政策性农险实现保费收入突破3亿元,共支付各项赔款超过1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