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价格水平稳中回落
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呈下行态势
2008年,北京市加大价格调控力度,通过生活必需品应急机制、调控政府储备、绿色通道政策、财政补贴、价格综合协调机制等多种措施,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由7月份的最高点6.3%降至12月份的1%(见图11)。低收入群体居民消费价格上涨8.9%,食品价格上涨16.1%。
2.生产者价格涨幅高位回落
2008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3%,单月涨幅在7月份达到最高点5.1%后,12月份转为同比下降1.4%,为2007年11月以来首次下降。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5.8%,单月涨幅在7月份达到最高点23.5%后,12月份转为同比下降5.2%,为2003年以来首次下降。
3.劳动力成本平稳增长
2008年,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44715元,同比增长12.2%。行业间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差距有所加大。金融业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及增速居各行业之首,国有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增长较快。北京市继续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标准,职工基本退休金、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和失业保险标准分别提高200元、60元、70元和80元。新型农村平均养老水平从100元提高到400元。
(四)财政收入较快增长
2008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837.3亿元,同比增长23.1%,增幅同比回落10.5个百分点(见图12)。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17.4%、8.4%、60.8%和26.7%。公共财政加大对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的投入,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五)节能降耗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2008年,北京市围绕绿色奥运年,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新产品,实施节能减排目标考核、统计、监测等办法,培育能源审计、节能评估、合同能源管理等中介服务机构,开展节能减排进奥运等全民节能行动,节能降耗成效显著。万元GDP能耗、水耗和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等调控目标全面实现。1-3季度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6.29%,全年万元GDP水耗同比下降6.9%,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3.5%,污水处理率达到78%。
专栏 2 总部经济促进北京金融业发展
近年来,北京地区金融业快速发展,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北京地区金融产业的发展,除了得益于首都产业结构优化等内部因素外,以总部经济为代表的外部因素也是重要的推动力量。
总部经济促进金融机构的聚集化发展。一方面,总部企业通过成立全资的金融机构或参股金融机构延伸金融产业链;另一方面,总部企业由于经济实力雄厚,为金融机构的重要目标客户,而地缘和人缘的接近,无疑为金融机构和总部企业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随着总部经济的不断发展,北京地区金融产业的聚集化发展特征日益明显。最为典型的金融产业聚集地——西城区金融街,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国内外金融机构总部的聚集地。金融机构的聚集发展,进一步增强北京地区金融业的影响力。
总部经济扩大金融业配置资金的规模。总部企业对集团成员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资金往来实行统存统贷的资金集中管理,大大拓展了总部企业所在地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和运用的渠道。据推算,总部经济为北京金融业带来的存款约占其全部存款的20%左右、企业存款的40%左右。
总部经济促进北京地区金融市场的发展。总部企业及金融机构聚集地资金丰富,金融产品流动性较高,有效吸引其他地区的投资者,金融市场对外辐射力进一步增强。2008年,北京地区金融机构累计拆入、拆出资金分别占全国的48.6%和41.8%,债券正逆回购交易占全国的47.9%。北京大额支付系统处理往来业务464.2万亿元,占全国业务的36.32%,资金量全国排名第一;小额支付系统处理往来业务1.9万亿元,占全国的18.69%。
总部经济进一步增强北京地区金融业经济效益。一是总部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为北京地区金融机构带来大量的资金,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向其总行上存资金、向外拆出资金、对企业集团贷款获取大量的利息收入。二是金融机构通过为总部企业提供财务顾问、证券承销、资产托管等金融服务,获得收益率较高的手续费收入。三是总部企业大量的进口业务,带动北京地区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的发展,为北京地区金融机构提供大量的外汇业务收入。
总部经济对金融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金融业的发展又为总部经济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两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一方面,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加强规划和引导,加快发展总部经济,以总部经济发展促进金融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应加大对总部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满足企业集团的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鼓励企业集团开展多元化经营,推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进一步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