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究竟谁应该是破解“入托难”的责任主体?
明确了责任主体,也就知道了依靠力量。
追问下去,会指向一个问题:学前教育应当如何定位?它的性质是什么?
有人提议,学前教育应该纳入义务教育范畴;有人反对,认为应当动员社会力量办园……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比较明确:无论如何,政府都责无旁贷。
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
专家篇
补上短板 财政应设专项经费
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的主导职责应该是多方面的,包括:制定发展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管理体制、加强管理和督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和公平化资源配置等。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2009年全国学前3年毛入园率仅为50.86%,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同时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距显著,2007年全国城镇学前3年毛入园率为55.6%,农村只有35.6%,两者相差20个百分点。学前教育已成为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短板”。
破解学前教育普及难,最重要的是要进一步明确和落实政府责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是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责。
政府的主导职责应该是多方面的,包括:制定发展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管理体制、加强管理和督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和公平化资源配置等。其中认真落实规划、投入、教师队伍建设和保障公平等责任,尤为重要。
首先,各级政府应切实将发展和普及学前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并且根据学前教育的性质、地位和发展目标,根据当地人口规模和事业发展布局,制定科学适宜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其次,切实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努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要大力发展面向大量的城乡贫困家庭、低收入家庭儿童、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等各类困难群体的公办幼儿园,切实保障农村和城市低收入、贫困家庭儿童能够享有具有一定质量的学前教育。同时,要积极出台政策鼓励和扶持提供普惠性服务的企事业单位、集体办园和民办幼儿园,并帮助其提高公共教育服务能力。
第三,抓紧研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广泛参与多渠道投入和家长合理付费分担教育成本的投入体制,建立学前教育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机制。我国应在国家财政性教育预算中单项列支学前教育事业经费;明确并逐步提高学前教育投入的比例;在中央、省、市、县等各级财政中设立学前教育发展专项经费;建立对贫困、边远、民族地区等学前教育发展的专项支持与转移支付制度。农村学前教育应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而城市则可在加大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同时,出台政策广泛发动和吸引社会多方面力量多渠道投入,并采取家长适当缴费的办法,建立合理的政府与家庭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第四,国家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明确将幼儿教师包含在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师队伍体系中,享有和中小学教师同等的法律身份、地位和待遇。同时,建立健全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制度和职称晋升制度,明确规定将幼儿教师培训纳入国家统一的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体系中。
最后,重点关注中西部农村地区和困难群体的学前教育。据调研,我国中西部农村迄今尚有近40%的乡镇没有正规的中心幼儿园。国家需要重点支持这些地区普及学前教育。(作者庞丽娟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家督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记者 董洪亮采访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