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10月27日文章,原题:有关中国经济的三个谬误 中国甚至已成为跨国企业巨头增长的关键。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前不久说:“谢天谢地。中国肯定会带我们公司渡过难关。”中国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但以下3个关于中国经济的谬误我们应该避免。
谬误一:中国是出口主导型经济。中国能比一些分析家所预测的更好地抵御金融危机,一大原因在于出口所占经济比重远远低于他们所认为的约40%。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有一阵子出口比重确实很大。当时政府几乎批准了所有项目,旨在加快经济发展。但产能的膨胀不是用于生产面向中国消费者的商品,中国人那时仍很穷。企业只是在华设厂进行出口生产。
但早在金融危机前,那种状况就已明显改变。据估算,到2008年出口仅占经济的20%。这种下降源于成本上升和新经济政策的双重作用。随着国内消费增长,出口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将继续萎缩。
谬误二:中国的廉价劳力供应无穷尽。事实上,甚至在金融危机时期,公司都不容易招到并留住人才。许多蓝领工人不再愿意在广东等制造业中心从事工资低、一年只回家一次的工作。中国的经济刺激方案提振了更穷地区的经济,他们不用出远门就有许多工作机会。
就白领阶层而言,跨国公司需要重新考虑人力资源战略。跳槽率居高不下,年轻白领离职主要原因不是薪水,而是他们觉得单位没有发展前景。
谬误三:关系就是一切。没错,在中国你认识什么人很重要,就像在任何地方一样。但中国经济已更加成熟,监管也比5年前透明。大多数情况下,你不再需要关系户来获得许可。那种有关系就能保证发财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
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制胜之道在于价格、布局、产品和营销。你会不会仅仅因为雇了加州某副镇长的子女就认为自己肯定成功?我很怀疑。那在中国凭什么就那么想呢?
随着中国相对完好地脱离衰退,企业需要尽快扔掉那些有关中国的过时谬误,越快越好,这样你才能在那里赚到钱。(作者肖恩-赖因,汪析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