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按部就班到追求创新,在新旧观念交锋中,他们为新大纲编修试训探索出一条条新路——
改革贵在下定“破”的决心,鼓足“闯”的勇气
世纪之交,随着科技练兵蓬勃兴起,现行军事训练大纲所规定的训练内容,明显滞后于高技术条件下军事训练发展。我军新一代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编修试训工作紧锣密鼓进行。
“官兵分训”、“质量调控”、“统分结合”、“滚动发展”……全新的训练模式向传统思维观念发起了挑战。
单兵阶段实行官兵分训,是新大纲的一个重要变化,也是试训的重点和难点——我军军事训练传统是官兵同训,而新军事变革要求官兵分训。
一时间,官兵分训阻力重重,举步维艰。传统组训方式与新军事变革需要矛盾,让许多试训部队望而却步。
刚刚起步的官兵分训改革,要不要退回到官兵同训?这个旅党委反复研究认为,官兵分训是大势所趋,不分,改革受阻;骤然完全分开,脱离了部队实际,改革同样受损失,必须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训练新路子。
着眼部队建设实际,这个旅按照“一般课目士官组织、重点难点课目军官组织”的原则,采取军官、士官“双轨制”,营连每天指定一名军官担任值班员,排指定一名士官担任士官长,分别负责本级训练的组织实施。此举有效地解决了官兵分训中的难题。
随后,这个旅着眼新军事变革需要,对分队军官训练组织与实施、训练质量调控等进行探索,并及时总结出经验,将《新大纲试训面临几个具体问题及对策》上报总部。
看到这份来自训练场的报告,总参机关一位负责新大纲试训的领导连说三个“没想到”:没想到你们研究得这么深,没想到对策措施解决得这么好,没想到你们落实总部训练改革的意图这么坚决。
训练改革实际上是一场新旧观念的碰撞与交锋,按部就班就难以取得突破性成果。面对试训中遇到的问题,这个旅党委确立三条原则:一是敢于“破”,不破不立;二是大胆“闯”,不怕丢面子;三是坚决“放”,让官兵唱主角。
新大纲试训结束时,这个旅被总部评为全军新大纲编修试训先进单位。同时,总部又赋予他们编写与新大纲配套的《陆军军事训练指导法》。
2007年,我军新一代《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编修试训工作正式启动。总部再一次把新大纲重头戏《合成军队师旅团》编修试训任务交给他们。旅作训科长乔思军全程参与了这次新大纲编修试训,他掰着手指列举旅对训练改革所作贡献——
拓宽四级制评定范围,增加百分制考核比重,恢复了评选“神枪手、神炮手、技术能手”传统做法;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把维稳、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纳入大纲体系;针对营一级合成程度提高实际,加强营战术协同训练……
其实,细细梳理,这个旅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担负我军第三代到第七代训练大纲的编修试训任务,为全军编写过《军事训练等级评定》等10余项法规教材。
从“机械化”到“信息化”,在不断开阔视野中,他们开始触摸信息化战争的须角——
把目光投向未来战场,让脚步走近未来“对手”
如果说农业时代的战争是“摔跤”,工业时代的战争是“赛车”,那么信息时代的战争就是“下棋”。从靠“钢铁”取胜转向靠“芯片”取胜,正成为今后战争形态演变的主旋律。
面对未来信息化条件下战争,这个旅党委感到,推动军事训练转变,必须走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式发展道路,把目光投向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样式、作战指挥、战法训法研究。
视野的广度决定着思维的敏度。复杂电磁环境训练是探索信息化条件下训练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抓手。然而,训练场上复杂电磁环境设置难,让许多部队官兵望而却步。
“要开展复杂电磁环境训练,首先要搞清什么是复杂电磁环境。”这个旅党委迎难而上,把目光投向未来战场。
没想到,一场不经意的演练,让这个旅领导发现复杂电磁环境并不“复杂”。
初春的桐柏山,春寒料峭。这个旅组织信息化条件下实兵演习。机动途中,二营营长突然听到电台传来旅长唐岩峰的声音:“二营长,停止前进,向某高地集合!”二营长二话没说,立刻指挥部队向某高地奔去。当二营长风尘仆仆地赶到时,突然发现自己犯了一个致命错误:没有识别命令真假。
打开干扰设备,让旅常委们上车体验干扰环境中电台通话;架设多部电台,让无线电兵在噪声中练“耳功”……这种看似有违常态的做法背后,唐岩峰的目的就一个:都说复杂电磁环境摸不着、看不见,就想让官兵感受到它无时不在。
迈开复杂电磁环境训练第一步后,这个旅又立足现有装备,组织同频同类电台进行阻断式干扰,用全旅最大功率电台进行压制式干扰。
一边人为设置复杂电磁环境,一边组织官兵探索种种应对之策。改频、换频、多方式组网、多路径通信,训练场上电磁密布,无形战场刀光剑影。
“只有始终站立新军事变革潮头,不断开阔视野,才能不迷失方向,走得更远更好。”回忆起这10年走过的探索道路,旅政委彭玉斌感慨万分。
大漠起烽烟,沙场秋点兵。一场信息化条件下实兵对抗演练在塞外打响。为应对复杂电磁环境,唐旅长把指挥车装扮得像个刺猬一样,插满了各种天线,各种通信手段竟有7种之多。
“走起来一大串,停下来一大片”,曾是装甲机械化部队机动时的真实写照。唐岩峰算过这么一笔账:全旅大大小小机械化装备数百台(辆),开进时按普通车间距算,绵延数十公里,从第一台装备出营门到最后一台装备出营门,需要一个多小时。
这一个多小时时间,敌人卫星能侦察几次?火炮、导弹能瞄准几次?飞机能轰炸几次?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瞬息万变,分秒必争,错过一分钟,就有可能导致战争失败。机械化部队怎样才能在信息化战争中有所作为?
从那天起,这个旅党委“一班人”就深入到训练场,开始研究机械化作战样式、基本作战单位编组、营一级应担负什么样的作战任务、具备什么样的作战能力等问题。很快,机步旅应该以合成营为基本作战单元等研究成果引起总部关注,并吸收到新一代训练大纲中。
十年磨一剑。如今,这支从训练场走出的我军第一支轻型机械化步兵旅,已成为我军一支铁甲劲旅。去年秋季,总部决定组织我军第一支轻型机械化步兵旅与我军信息化程度最高的某装甲团同场较量、以试锋芒,检验其信息化条件下的实战能力。
这是一次最高水平的巅峰对决。这个旅千里跃进当年成吉思汗跃马扬鞭的内蒙古大草原,在生疏地形与复杂电磁环境下,与以逸待劳的北京军区某机械化部队进行实兵对抗。
这是一次极为严峻的实战考验。对这个旅来说,既要拿出“压箱底”的本领与对手一决雌雄,更要担负起为装甲机械化部队发展方向探路的重任。
硝烟弥漫的演练现场,他们坚持与对手斗智斗勇,在技术与战术结合上寻求突破复杂电磁环境的对策,围绕战术对抗与谋略对抗演练全纵深立体攻击战法;针对参演部队力量多元特点,演练陆空联合精确打击等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内容,受到总部机关充分肯定。
演练结束后,这个旅官兵没喝庆功酒,而是着眼新军事变革特点,围绕实兵对抗各个环节,查找出了7类129个具体问题,并就如何提高部队指控能力、提高综合保障能力及拓展部队训练的方法路子等,向总部提出具体建设性意见。
“在农业时代的冷兵器战争中,体能起主导作用。在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中,钢铁起主导作用。在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战争中,信息技术将成为构成作战力量的主要素。提高部队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能力,将是我们下一个目标。”结束采访时,唐岩峰这样对记者说。
思想有多远,步子就能走多远;认识有多深,步子就能迈多大。这个旅走过的不平凡转型经历,不正是我军坚持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缩影吗?
【后记】 探索无止境 改革无止境
当前,风起云涌的信息化浪潮在冲击机械化工业时代的同时,在军事上也强烈地冲击着机械化战争的堤岸。信息化战争形态代替机械化战争形态已是不争的事实。只有充分认知未来的人,才有可能准确地把握未来战争的特点规律,并有可能占据未来军事斗争的制高点。
探索无止境,改革无止境。为了和平,我们期望这支英雄部队在探索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好。(胡君华 费士廷 特约通讯员 杨西河)
(文中照片由付晓飞、黄万里、毛铁朕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