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情好转 济南回未能及时隔离同车者 -未来中国沿海海平面将加速上升 首架中国造空客A320飞机下线 -揭内幕:房产买卖"手段"对头可省出首付钱 众开发商将掀开工潮 -20部委出台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多所重点大学减招本地生源 -王老吉称"夏枯草"成分曾在卫生部备案 加多宝集团掏出"免死牌" -国土部"松绑"工业用地 用途不同折扣不一 城市土地成交量上升 -商务部赋予7家企业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 专家:国内油价应会上调 -能源局: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正研究制定 纺企热盼振兴规划落地 -纽交所欲成沪国际板第一股 外资套现中资银行股 美银大赚420亿 -美议员再提人民币议案 欲给我产品加关税 索罗斯罗杰斯唱空美元
首页>>发展观察
外报称金融危机促使世界的“中国时代”加快到来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9 年 05 月 14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新加坡品牌”

据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近日报道,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斯蒂芬-沃尔特评出世界上的五大“超常国”和五大“后进国”,前者国家虽小,但国际影响力却很大;而后者表面上看国家实力强大,但国际的实际影响力却相对很小。新加坡就是这五大“超常国”之一。

而对中国来说,新加坡就是李光耀,就是高效和廉洁的管理,就是美丽的花园城市,就是成功的苏州工业园区。笔者在3月份有幸在苏州工业园区作调查,无论是所接触的苏州市的官员,还是访谈的园区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都认为新加坡品牌,不仅是工业园区过去取得成功的原因,而且还是今后继续保持竞争力的基础。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在笔者所访问的在园区的欧美公司中,大部分都有新加坡人,或在新加坡的欧美公司中长期工作过的马来西亚华人,参与公司的高层管理团队。当笔者对此提出问题时,一个大致相同的回答是,这些人能熟练使用中英文,既熟悉欧美公司的技术和管理,又能和员工和中国政府的官员很好的沟通。当然,还有效率、诚实、认真,这些新加坡人的被公认的品牌特点。

从概念来说,品牌是一个产品所有无形特性的总和,是具有这一品牌的企业和经济体获得成功的基石。在过去几十年的努力中所建立起来的,并获得了成功的新加坡品牌,将会在当前的这场世界经济结构的大调整中找到自己新的定位。

十年前,新加坡竞争力委员会在亚洲金融危机时提交的报告书中曾经提出六大措施应对经济危机,其中,在第五点——开拓新市场中,具体介绍了如下的新加坡品牌推广措施:

一是市场多样化:帮助本土公司开发并进入新的市场,弥补经济危机带来的区域内的需求下降,加强贸易促进激励措施来鼓励本土公司到国外投资,在国外设立促销点,或参与国际直销、特许经营等行销活动。

二是投资促进:稳定并吸引更多的商业投资来新加坡,提供更多的资金给促进机构,使其能开展国际营销和推广,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贸易者、展览者以及游客;建立完整的激励机制来吸引外国公司接受新加坡关键服务中的整个价值链,比如贸易、运输和后勤、营销服务、电子商务和区域总部。

在即将到来的世界的中国时代,新加坡品牌可能需要加上的另一个新方向,就是如何帮助中国的企业走向世界。其一是总结新加坡品牌走向世界的成功经验,通过咨询、合作、应聘就职等各种方式,把这些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中国公司。

其二是通过新加坡品牌所派生出来的新品牌,合作走向世界。如苏州新加坡工业园、正在江苏的宿迁、南通、东南亚的老挝等地帮助建立新的工业园。

其三,新加坡的一些著名品牌,如新航、新加坡港务集团、星展银行等,可以通过投资参股,把管理和国际经营的软件带进中国的一些著名公司和银行,帮助他们把自己的现有的本土性品牌,区域性品牌,建设成世界性品牌。

而在以上这些过程中,无论是通晓双语的新加坡年轻人,还是了解东西方文化的专业人士,还是新加坡的现有企业和品牌,都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更大的发展空间。(杨沐)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金融危机的13个"副作用":更易腐败更希望早退休
金融危机下中国城市流行“新节俭主义”
医改和金融危机对药企履行社会责任提出更高要求
教育部:金融危机背景下出国留学需理性切忌盲目
金融危机催生中国留学热潮 美国仍是首选国家
金融危机波及婚恋 中国女性对跨国婚姻信心降低
调查:金融危机下女性薪资比男性更为抗跌
金融危机影响调查:硕士起薪"缩水"最多 降5376元
图片新闻:
工信部紧急发布钢铁"限产令"遏制产能过剩 限产锁定中小钢企
中国多省市酝酿水价上调 水价调整成大势所趋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