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关系协会副主席白丽娟日前在纽约接受记者采访,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变化称赞不已。 中新社发 魏曦 摄
美中关系协会副主席白丽娟日前在纽约接受记者采访时,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变迁,向记者介绍与中国体育代表团交往的往事。 中新社发 魏曦 摄
中新社纽约十一月十七日电 题:白丽娟比较七十次访华:那是两个不同的星球
中新社记者 魏晞
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门厅里,白丽娟指着一张黑白照片对记者说:这是一九七四年基辛格接见出访美国的中国少年武术代表团,与他握手的少年是当时年仅十一岁的李连杰。而照片中的女士就是她自己。
白丽娟,英文名Jan Berris,现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自一九七一年起,为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工作,她曾经七十多次访华,见证了“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中国各届领导人访美等重大事件。
“三十年前,来美国的中国人会比较拘谨,但非常友好,善良。当然,三十年后,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能够更好的实现理想,发挥潜能,但依然很友好,善良。” 白丽娟说。
和现任主席欧伦斯“总是对美中政策感兴趣”不同,白丽娟对人更感兴趣,“我真的很喜欢这份工作,我觉得很兴奋。”
说起三十年来中国人的变化,白丽娟有自己的观点:我最早的中国朋友在三十七、八年前就结下了。不,我不认为他们有什么变化,他们和我第一次去中国时遇到的几乎都是一样的,总是友好,友善。
事实上,在她的朋友中,可以很容易发现那些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从周恩来到李连杰。当她在记者面前翻阅着那些照片的时候,几乎每张照片都是一个故事。
“第一次见到李连杰时,他还只是十一岁的孩子。中美建交三十年,中国也发展了三十年,”白丽娟笑着说:“我的中国朋友多得自己都数不清。”
一九七三年的一个下午,我作为美国代表团的成员,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在合影时,周总理突然对我说:‘我想请这个代表团中最年轻的成员白丽娟小姐告诉我,背后墙上那幅画中的三个字是什么意思?’”“我当时脸都红了。我会说一些中文,可是读写的水平不怎么样。当我准备向总理说抱歉时却发现,我认识那幅画和上面的三个中文字:迎客松!原来前一天晚上吃饭的中国餐馆墙上,有一幅一模一样的迎客松,“当时坐在我旁边的乔冠华正巧教了我这三个字。”白丽娟说完,哈哈大笑。
白丽娟的朋友里,不仅有许多政治人物,还有很多普通的中国人。
“我从事美中关系工作三十多年了,中国也和三十年前大不相同,但我总能遇到很多有趣而友善的中国朋友,这是我这份工作最棒的地方。”
我不喜欢把人归类,比如你说的“大款”,白丽娟说。“我知道现在人们对做生意更感兴趣,对赚钱更感兴趣,确实有些中国朋友他们现在很有钱了,但他们来找我,希望我帮忙在环保和慈善方面,找一些项目,做一些事情,我很乐意。”
白丽娟曾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提到,第一次在文革时期访华时和最近一次访华的不同感觉。
“那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两个不同的星球,根本无法比较。一九七三年我跟朋友站在民族饭店前面争论问题,我们就站在长安街的中间,大白天大约下午两三点,我们在大街的中间站了约十到十五分钟,一直在争论问题。因为街上几乎没什么车,当时真的能在大街上站着。但现在上海和北京变得像纽约和华盛顿,对我来说太西化了。”
“我去过中国几十次,但一直没有机会在普通的中国朋友家住住。这是因为过去中国人住的房子都比较小,很难安排,我总是吃过一顿美味的中国家常菜后就离开了。现在很多中国朋友都住上了舒服、漂亮的大房子,我想我会有机会到中国朋友家住住的。”白丽娟在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说。(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