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福建省东山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举行二00七年夏季促进就业劳动用工洽谈会,吸引四千多人前往求职。随着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大举进入人才集市,一个就业高峰涌现福建。中新社发朱少文摄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原院长秦佑国教授九日在此间提出,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已经从以前的“养活”问题转化为现在的“就业”问题。
秦佑国当天应邀在二○○七中国科协年会的一个分论坛上做学术报告,他在阐述“中国城市化问题的思考”时作上述表示。他说,以前人们担心中国的耕地、生产的粮食,能不能养活中国的十五亿到十六亿人,一九九四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报告《谁来养活中国》,一九九六年,中国政府为此发表《粮食白皮书》,说中国人能养活自己,之后的中国粮食生产也证明了这一点。
现在,中国的土地容纳不了八亿农民的劳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成为首要问题。农村温饱即“养活”问题解决后是富裕问题,“要致富,就这一点土地,怎么办?所以城市化就成为必然趋势,农民需要往城市里流”。因此,中国人多地少问题就转化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农村人进入城市又对城里人就业形成问题。
秦佑国称,人多地少也即人口密度大,这方面中国分布极不均衡,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都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东部沿海等经济最发达地区,而且其人口密度还在增加。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是世界上地域差异最大的大国,只要地域差异存在,发达地区仍会出现人口集聚效应,直到地域差异缩小到一定程度,中国人口分布才可能通过“无形之手”重新调整。
这位专家还提出,虽然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户口制度、农村土地不能流转等拖了城市化的后腿,使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但它们既是城市化的羁绊,同时也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和维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调节器,对有些人应该清除城市化羁绊的态度,他的意见是当社会保障体系尚未覆盖农民时,还不能操之过急。
秦佑国最后提醒说,要高度警惕中央政府建设新农村的好政策被执行坏了,而变成新一轮对农民土地的掠夺。(孙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