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健康报告》分析了国家健康提出的战略背景,指出:
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着战争、贫困、疾病流行、恐怖主义,以及人口爆炸、资源短缺、生态赤字、气候变化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危机,它迫使人类对传统的、以追求“财富最大化”、“力量最大化”所主导的国家发展和治理模式进行深刻反思。
诸多历史事实证明,以追求“财富最大化”为主导的“财富型”国家,即便一时富甲天下,也往往逃脱不了最终衰亡的历史命运。例如,1820年大清帝国经济总量(GDP)占世界的32.9%,人口总量占世界的36.6%,均高居全球第一,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是当时大清帝国却失去了吐故纳新的自我代谢能力,失去了对全球千年之大变局的应变和适应能力,从“康乾盛世”迅速衰退成为一个病入膏肓的“病态国家”。正如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在《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中对当时大清帝国的看法——“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物一般”。拿破仑把中国称为“东亚睡狮”,马克思则称之为“奇异的悲歌”,西方列强称中国为“病夫之国”。
同样,以追求“力量最大化”为主导的“力量型”国家,即便一时称霸世界,也同样逃脱不了衰亡的命运。例如,前苏联在近70年的时间内取得了辉煌的建设成就,为人类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到1991年解体之前,它已经成为可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其军事实力、综合国力与美国并驾齐驱,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民收入(GNP)、人文发展指数(HDI)都高居世界发达国家前列。但是前苏联在发展中迷信力量,追求霸权,过度消耗国家财富,透支国家健康,其结果并没有带来帝国的长寿,而是“百病缠身”,一夜之间悄然崩溃。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意义和影响是全球性的、历史性的。为什么中国能够持续快速发展,引领发展潮流,创造了世界奇迹?为什么中国复兴不仅没有威胁其它国家,而且能与他国实现“共赢”?为什么中国没有“崩溃”,而且社会既有序稳定,又生机勃勃?世界注视着中国,“中国之谜”、“中国奇迹”、“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国元素”等新词正在被全球广泛颂扬和探讨。2004年英国伦敦外交政策中心研究员乔舒亚•库珀•拉莫(Joshua Cooper Ramo)发表“北京共识”一文,把中国发展模式概括为“北京共识”,把中国发展模式诠释为“努力、创新和实验;捍卫国家利益;循序渐进”。他认为中国模式为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发展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认为“北京共识”正在取代“华盛顿共识”。2005年中国国庆节前夕,英国《卫报》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19世纪,英国教会世界如何生产。20世纪,美国教会世界如何消费。如果中国引领21世纪,它就必须教会世界如何可持续发展。”中国发展的模式是什么?中国发展的秘籍是什么?从现成的西方经典教科书中是找不到答案的,需要我们从波澜壮阔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去寻找去解答。特别是2003年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国情出发,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经验与教训,把握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丰富人类发展的理论和内涵,创新发展观念,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科学发展理念和思想。这些新理念和新思想的提出和落实,标志着中国正在逐步超越传统的“财富型”国家和“力量型”国家的发展和治理模式,迈向“健康型”国家战略转型的历史新阶段。
(摘自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健康报告》 杨多贵 周志田等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