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三)围绕民生福祉,实现共建共享
一是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标准提高到小学生均400元、初中生均600元,此外还按生均75元标准落实了取暖费。启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工作。安排11.4亿元资金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建、维修、加固中小学校舍105万平米。启动“营养早餐”工程,对山区37.5万名义务教育学生每天发放1个鸡蛋。下达职业教育专项2.7亿元,中职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涉农专业近5万名学生享受免学费政策。 二是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80元提高到120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全面建立,乡村社区卫生机构建设得到加强。认真落实妇幼卫生“四免一救助”[16]政策。支持自治区优势特色专科、野外移动医院和宁夏儿童医院建设。 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国家、自治区、地级市三级联动,我区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比全国规划目标提前了整整10年。支持解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遗留问题,惠及20万职工群众。建立散居孤儿最低养育津贴[17]制度。投入3.4亿元,完成3.2万户农村危窑危房改造任务。安排4亿元对4.6万户城市困难家庭实施住房保障。 四是全面改善民生。在5个县区60个乡镇开展了民生服务中心[18]规范化建设试点,创新了服务农民的方式。改善38个乡镇政权的办公生活条件,支持728个村级活动场所的新建翻修,完成了全区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任务。为208个基层计生服务机构配置了专用服务车辆。落实文化体制改革, 支持实施精品文化剧目创演等重点工作,建成1,100个农家书屋。支持解决20万偏远地区农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题,数字电影免费放映实现一村一月一场。强化政法经费保障,投资建设沿黄城市带和固原网络监控系统,打造“平安宁夏”。
(四)围绕制度创新,加强财政管理
建立完善考核体系,切实加快支出进度。所有市县财政资金支付均推行了网络化管理,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取得重要进展,公务卡改革已在10个县区推行。完成政府采购合同金额41亿元,增长32%,节约资金3.7亿元,采购效率有所提升。“小金库”[19]专项治理取得新进展,初步建立了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组织开展了政府性融资平台公司清查和规范管理工作。金财工程建设实现一体化大突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稳步推进。出国经费进一步压缩。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十一五”期间,伴随着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快速跨越,宁夏财政发展也取得了较好成绩:一是财政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时期,全区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933.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1倍,年均增长26.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501.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倍,年均增长26.3%;全区财政支出累计完成174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9倍,年均增长28.2%;财政收入过亿元的市县由8个增加到12个,财政支出过5亿元的,更是由3个增加到全部18个市县。 二是财政促进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的保障机制逐步健全。进一步强化财政调控职能,健全政策体系,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加大对重点工程、新型工业化、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产业、生态保护与节能减排的投入力度。 三是财政推动区域城乡统筹发展的支撑平台基本建立。积极落实中心城市带动、资源枯竭城市转型、黄河金岸建设、中南部地区发展等各项任务,支持完善城市综合配套功能,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区域城乡统筹发展。持续加大对市县的支持力度,对市县的财力性与专项转移支付累计完成784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6倍,年均增长34.5%。 四是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空前加大。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显著提升,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公共文化和计划生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逐年提高。
“十一五”时期我区财政工作取得的成绩,是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也与自治区人大、政协的指导监督和各地、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密不可分。同时,我区财政发展中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收入的来源基础还不广泛,对资源型经济和房地产业的依赖程度较高;二是财政管理距科学化精细化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项目预算的编制和管理水平亟待提升;三是财政支出进度偏慢、绩效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预算执行工作面临新的考验;四是政府性债务风险不容忽视,个别市县的债务负担水平已超过警戒线。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