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011年04月13日13:4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综合素质评价 考试招生 公共教育服务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中职学生 学生自主学习

第六章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二十二、大力发展终身教育

完善终身教育发展机制。充分调动政府、行业、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和学习者个人等方面的积极性,动员所有可利用的资源,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推进终身教育的发展机制,形成人人、时时、处处学习的社会氛围,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将终身教育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创建目标与评估体系,纳入社区建设规划,纳入政府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到2020年建成比较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

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部门、行业分类制定学习型组织创建标准和要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机关、单位、社区、家庭等创建活动。积极发展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导向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大幅度提高继续教育参与率。进一步完善自学考试制度。积极发展社会培训。鼓励个人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终身学习,支持用人单位为从业人员提供教育培训。积极开展全民读书、职工书屋、农家书屋等学习活动。

二十三、构建终身学习平台

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数字化网络化终身学习服务平台,加强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充分发挥福建终身学习在线、福建干部学习在线、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工程等教育平台作用,为公民提供丰富、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条件。

建设福建开放大学。以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为基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各类教育资源作用,创新体制机制,建设集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和公共支持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大学。建设终身教育资源库和学习超市,到2015年开发千门终身教育课程、万门网络学习课件。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和个人学习成果认证与评价制度。

推进各类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各级各类学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施教机构有计划地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广泛开展有组织的终身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科技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艺术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平台,开展社会公益性教育。

二十四、完善终身教育网络

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培育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和实验区,加快创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和设区市级社区教育实验单位。依托高等院校、中小学校、中职学校、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老年大学(学校)、市民学校等教育资源,建设以县(市、区)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乡镇(街道)社区学校为骨干、村(居)社区学习点为基础的社区教育网络基地。到2012年形成百名社区教育专干、千名社区教育兼职人员、万名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到2015年城乡社区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到2020年城市居民参与社区教育活动达到60%以上、农村居民达到40%以上。

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健全农村教育培训网络,扩大教育培训覆盖面。实施阳光工程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每年培养2000名农民大学生,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达120万人次。

重视发展老年教育。进一步完善老年教育设施和场所,支持省、市、县、乡、村五级老年大学(学校)建设。到2012年全省所有乡镇、45%的村(居)建有老年大学。形成以各级老年大学(学校)为骨干、社区教育机构为依托、老龄协会等老年组织为纽带、远程网络教育为重要形式的老年教育体系,满足老年人就地、就近学习需要。全社会老年人入学率2015年达15%,2020年达17%。

第七章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十五、坚持德育为先

加强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把德育渗透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建立符合规律、有特色的中小学德育体系,改进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方式,发挥课程育人作用。多形式开展以习惯养成、道德认知和实践体验为重点的主题教育活动,增强法纪和安全教育,开展“小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责任意识。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推动中华经典诵读等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到2012年全面建立省、县、校三级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网络。实施万名骨干班主任、千名心理健康和生管教师、百名德育名师培养培训计划。加强工读学校建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建立学校德育工作动态管理和德育绩效评价制度。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源共享平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到2012年底建立20个省级教学实践基地。深入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发展注册志愿者,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健全学生心理教育、预防、咨询和危机干预体系,2012年前建立10个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和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基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密切师生关系,形成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福建特色和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成果和品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人才培养培训计划,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构建精细化辅导网络。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加强福建中小学生在线、中职学生在线、大学生在线建设,使之成为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系列专题网站。重点扶持15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示范网站和一批品牌栏目。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创作,形成一批贴近学生思想生活、有感染力的校园网络文化作品。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使文明上网、健康上网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队伍纳入学校人才建设计划。

二十六、注重能力培养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建立全省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分析、反馈与指导。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积极探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全面落实实验课教学。健全教研网络,加强对课程建设、教学实施、考试评价、校本教研等工作的指导服务。发挥“名师工作室”等作用,加强校本培训。

加强实践教学。制定实施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指导纲要,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规划建设好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到2012年各县(市、区)全部建成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各设区的市建成1个示范性社会实践基地。到2015年建成覆盖全省的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扶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学生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注重知行统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因材施教。建立发展性学习评价标准,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关注个性差异和潜能发展,增强课程的开放性和选择性。完善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指导机制。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选修课程建设,建立完善分层教学,推行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建立拔尖学生特殊培养制度。

二十七、促进全面发展

加强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和国防教育。全面实施阳光体育计划、卫生保障计划和学生艺术展演计划,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设施配置和师资队伍建设。到2012年,全省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条件基本具备。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建立和完善政府部门、社区、学校、家庭相结合的学生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网络。加强学生安全自救技能训练,形成学校安全演练的长效机制。加强国防教育。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各级政府不得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育部门和学校业绩的主要指标,不得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下达高(中)考升学指标,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改革学校考核评价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和公告制度。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科学合理安排学生在校作息时间,不得随意侵占学生休息时间。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科学把握教学进度,不得随意加深难度、增加课时。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优化作业设计,减少作业量,加强考试管理,规范考试科目与次数,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

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把德育贯穿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建立家访制度,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沟通配合。发挥共青团、妇联、学生会、少先队等群团组织和关工委的作用,办好家长学校,引导家长合理安排学生课余生活,保障学生休息时间。充分发挥“五老”作用,形成全社会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氛围。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经常性地开展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深入开展科普教育。净化网络、网吧、荧屏声频、出版物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运用教育、法律、行政、技术和经济等手段实现长效管理。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体现时代特点、民族精神和人类文明成果的先进文化,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