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警钟长鸣”——“赶考”一甲子,坚定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在胜利面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向时代和人民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1951年11月,一叠厚厚的卷宗交在了毛泽东同志的手里:在天津地区担任党和政府主要领导职务的刘青山、张子善蜕化变质,贪污巨款。革命战争年代,刘青山、张子善曾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坚贞不屈;但在和平时期,他们却居功自傲,贪图享乐,堕落为人民的罪人。
公审大会召开前,有人提出是否给他们一个改过的机会。毛泽东同志说: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
1952年2月10日,河北省保定市东关大校场。刘青山、张子善被处以死刑,“新中国反腐第一案的两声枪响”震惊大地,回荡不绝……
枪响三年前,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郑重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由此,“两个务必”犹如一面警钟时刻回响在中国共产党60年“赶考”途中,让中国共产党这个执政党攻坚克难,永葆年轻。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历来是同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事业和党加强自身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中国共产党60年“赶考”征程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贯穿始终。
1956年,郑绵平从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积极响应“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毅然决然地投身到藏北边疆,开始了长达53年的盐湖和矿床地质生涯。
郑绵平的实验室就设在藏北的盐湖边,这里最低温度可达零下三十多摄氏度,雪崩、泥石流随时可见。在实地考察中,郑绵平有时要在无人区骑马行走,有时要在16公里长的冰面上爬冰卧雪。但是,这一切没有把郑绵平吓倒,他坚持每年到藏北调查,目前已对100多个盐湖做了深入的科学考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已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发展中心主任的郑绵平感慨万般:“我生于国难当头的旧中国,是党和人民把我培养成一名科学家。我要以更多的科技成果,报答哺育和培养我的党、祖国和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