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状态是“常态”
1939年10月,毛泽东于《<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指出:“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在毛泽东看来,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对于党的建设,毛泽东豪迈地称之为“伟大的工程”。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风云变幻莫测,当时的中国正在进行伟大而艰巨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建设好,是一项“新的伟大的工程”。
“说‘工程’,表明任务繁重,必须形成‘系统’,有目标有计划地,各级组织各个部门配合、协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一切资源,用当下的语言,也就是说党的建设要有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中共中央党校资深党建专家叶笃初教授这样说。
从“伟大的工程”到“新的伟大的工程”,是党中央在对我们党的党情,以及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对党的自身建设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科学把握;从1994年9月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到今年9月即将召开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时隔15年,中央委员会再次召开全会,聚焦这项“新的伟大的工程”,全面研究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党的自身建设的一次再部署。
执政环境的改变、中国共产党自身存在的问题,给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比如全球化背景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多元文化碰撞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挑战;比如市场经济的发展、市民社会的崛起,对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传统的直接向非党组织和非党群众发号施令,将国家和社会全面整合进党的领导体系和组织体系的“政党指挥”型、甚至是“政党取代型”执政方式的挑战;比如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社会转型过程中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对社会稳定的挑战;比如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党性不强、宗旨观念淡漠、价值观扭曲,甚至贪污腐化频发等问题对干群和谐关系的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针对党的自身建设这项“新的伟大的工程”,出台了很多规章,采取了许多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紧紧围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推进党的建设,又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成为改革开放30年的宝贵经验之一。
但是,也有老百姓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上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效果,有这样那样的看法。特别是,有人提出,很多与党的建设相关的决定、文件,讲来讲去,似乎都是老生常谈,没有“新话”,也没有“狠话”。抱着这样的一贯看法,对即将召开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也就显得信心不足、认识不深。
以有没有“新话”、“狠话”来评判我们党在部署自身建设时所出台的决定、文件,这样的标准正确与否?叶笃初教授指出:“这显然是不对的。”事实上,“我们党在自身建设问题上,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可循,那就是越来越注重制度化、定型化、常态化。”叶笃初教授这样认为。
党的建设注重“制度化”、“定型化”、“常态化”,意味着我们党居安思危,面对问题时方寸不乱、胸有成竹;意味着我们党在自身建设问题上所采取的每一个步骤,不是心血来潮,更不是哗众取宠,而是基于对世情、国情、党情科学研判的基础上,对党的自身建设面临的问题、推进党的自身建设的举措“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的自信和从容。
就拿党的作风建设举例来说吧。88年的历程,概括地说,可以认为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关键词是“整”。强调整风,形成运动。第二阶段,关键词是“抓”。“文革”后,不搞运动,改为治理,办法就是“抓”,侧重关注具体的行动、措施。现在到了第三阶段,关键词是“养”,突出“养成”。与“整”、“抓”不同的是,这个阶段强调了作风建设的长期性、持续性、系统性。叶笃初教授强调:“这是个非常大的进步。”
再比如老百姓非常关注的反腐问题。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在多次讲话中,提出了通过完善制度、改革党的执政方式和活动方式来克服腐败现象的措施。因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其后,江泽民同志也反复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防止和惩治腐败的合力。
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和中央纪委领导集体,在充分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和完善了反腐倡廉的战略思路,突出了反腐的制度化、定型化、常态化。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十六届四中全会根据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需要,对十六大提出的“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的反腐倡廉方针进行完善和发展,明确提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十六字战略方针。此后,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再后,2007年10月,十七大召开,胡锦涛同志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年初的中纪委三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又强调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弘扬良好作风,继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没有哪个政治体制能对腐败免疫,人类的天性就是如此。因而,这项工作是长期、复杂、艰巨的。改革开放以来的反腐路线图,传递了我们党在反腐倡廉建设问题上注重制度化、定型化、常态化的明确信号,也可说是我们党在党的建设问题上越来越趋向制度化、定型化、常态化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反映。
最好的状态是“常态”。对于即将召开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长期研究党建问题的叶笃初教授认为,必将“更加注重制度化、定型化、常态化”。可以期待的是,一些耳熟能详的、分散的、零碎的表述,将系统地、整体地提出,上升到原则性、指导性。有问题有办法,有信心有希望。重要的在于,我们要很好地学习领会即将召开的全会精神,从总体上把握,并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去。(记者 侯肖林)
来源:《上海支部生活》
策划:施全根
执行:侯肖林
采写:侯肖林、刘功润、向娟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