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度全国十佳节约型中小城市
● 2007年度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
● 2007年度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
2007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发布暨第四届中国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日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峰会期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组公布了最新研究成果,发布了“2007年度全国十佳节约型中小城市”、“2007年度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2007年度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三项评价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城市发展迅猛,中小城市数量增加了2倍以上,占建制市数量的80%以上。目前,一批中小城市创造的GDP已达数百亿,创造的财政税收已达数十亿。中小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中小城市已成为我国城市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快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组成课题组,从2005年开始对中小城市实践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依据相关性、可获取性、可对比性和重要性等原则,课题组分别构建了节约型城市、投资潜力和综合实力中小城市三项评价体系,并进行了综合评价。此评价目前已完成三届。
开展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的意义在于:第一,试图转变中小城市领导的政绩观,树立科学的、绿色的、环保的和可持续发展新理念;第二,树立区域发展典型,发挥典型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第三、对城市发展方向和制定发展战略有所导向,进而推动城市化进程;第四,引导中小城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经济工作,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第五、引导中小城市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第六,通过参与测评活动,各城市可以看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积极调整发展思路,为建设节约型城市、挖掘投资潜力、提升综合实力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中小城市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考虑到统计资料的可得性和可比性,本评价对象界定为县级市、县以及市辖县级区,在这里统称为中小城市。
课题组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县市500强以及各省发展态势较好的部分市、县作为样本,发放基本情况调查问卷;以回收问卷的市、县作为评价样本;然后,依据课题组制定的评价体系和计算方法进行综合测评,测评结果由专家评审组审议评定后最终确定。
数据来源包括:2006、2007年度各省统计年鉴;2006年各市、县统计资料;各市、县提供的相关数据。
二、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
在评价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的过程中,至少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数据获取的可能。二是不存在社会公认的“大小”、“高低”、“强弱”的评价标准。三是外生变量的影响程度难以把握。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采取了以下方法:一是用客观指标表征并引导主观评价。本研究力图利用客观数据,通过数量化的方法得出结论。二是在比较中得出结论。本研究所有指标都采用相对数值和平均数值进行衡量,所有结论都在对比基础上得出。
依据以上方法,课题组在总结往年经验、充分听取各方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建立了如下指标体系:
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节约型城市评价因子及指标
|
投资潜力评价因子及指标
|
综合实力评价因子及指标
|
1.资源节约水平指标
万元GDP耗能
万元GDP耗水
2.要素产出水平指标
GDP增长速度/新增投资额增长速度
二、三产业增加值/建成区面积
农业增加值/耕地面积
劳均GDP
|
1.规模指标
年末总人口
城市生产总值
2.基础条件指标
区位
劳动力素质
城镇化率
城乡信息化水平指数
公路交通便捷程度
医疗卫生条件
3.活力指标
人均GDP增长幅度
成长最快行业增长速度
全年累计吸引外资总额
民营经济贡献率
当年获专利授权数
4.效益指标
地均GDP
百元固定资产实现产值
百元资金利税率
|
1.经济发展指标
人均GDP
人均GDP增长率
2.社会发展指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城镇人口就业率
教育水平指数
医疗卫生水平指数
社会保障水平指数
3.城乡建设指标
公路交通便捷程度
城乡信息化指数
建成区面积
行政村通车率
4.竞争力指标
民营经济增长幅度
优势产业增长幅度
当年实际引进外资额
本地人均GDP/本省人均GDP
5.协调度指标
居民收入增长幅度 /人均GDP增长幅度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财政收入增长率/人均收入增长率
城市污水处理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