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蔡先生与同事自驾车出游,一路上6岁的女儿拿着根魔棍玩具,一会儿折成“宝剑”,一会儿扭成“蛇”,自娱自乐。忽然女儿大叫一声:“股票!”蔡先生一看大乐,曲折波动的魔棍,可不就是活脱脱一根K线!
这个黄金周,像蔡先生这样“身在旅途、心在股市”的人,可不在少数。持股过节的,怕长假期间有调控措施出台;持币过节的,又怕节后股市继续上涨,踏空行情。
炒与不炒都受煎熬
顾先生的这个假期选择了在家“补觉”。“股市太折磨人了!”国庆前一周,顾先生就开始为要不要清仓而烦恼,天天泡在网上看各类股评和基金经理的观点。
长假结束前夕,顾先生的“股市综合症”又卷土重来。“晚上做梦想的都是股票:如果行情这样走,我就如何操作;如果行情那样,又该如何操作。真后悔长假没有出去旅游放松。”
相对于顾先生的左右为难、寝食难安,新股民小马的长假综合征却截然相反。小马是5•30以后才涉足股海,没经过大跌洗礼,心态比较放松。这个长假恰巧跟双休日连在一起,前后共休市9天,生活中忽然少了股票涨跌,让小马心痒难耐。
“我刚到北京工作,没什么朋友,国庆7天假,把我憋坏了。只盼着长假快点结束,我又可以看大盘、买股票,回到那种紧张刺激的生活中去了。”小马说。
并不炒股的江先生,这个长假却因为股票坏了兴致。江先生家住杭州,国庆期间约了几个朋友到天目山度假,想体验一下山居岁月。但谁料想,股票成为此行永恒的话题,从CPI到流动性过剩,从QDII到“港股直通车”,朋友们三句话不离行情,五句话不离涨跌,度假变成了炒股经验交流会。“非股民”江先生一句话也插不上嘴,感觉成了异类。
精明股民“七天理财”
股龄近10年的张阿姨,已经习惯了每到长假就把余钱从证券账户转出来,到银行办理“七天通知存款”,这样不仅可以让资金在长假股市休市期间继续“钱生钱”,而且可以享受高于活期存款2倍的利率。“现在银证转账很方便,打个电话就行了,以前要到证券公司排老长的队呢。”
随着物价不断攀升,央行的多次加息也未能扭转“负利率”的局面,百姓的理财意识开始觉醒,储蓄持续向股市、债市分流,“跑不过刘翔,但一定要跑赢CPI”成了流行语。长假前夕,“七天理财”也成为了热门话题,理财专家纷纷支招,教市民如何通过个人通知存款、炒黄金、炒外汇,做到“人闲钱不闲”、“股闲钱不闲”。
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吕女士是国内最早的纸黄金投资者之一。2006年,国际金价从每盎司500美元出头一路上冲到每盎司730美元,让吕女士赚得盆满钵满。去年下半年,吕女士从金市转向股市,但仍然时时关注金价走势。“十一”黄金周前,她经过反复权衡,卖了一半的股票,买了纸黄金。“黄金周期间股市休市,但国内银行开办的纸黄金业务并没有休市,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渠道。9月份受美元走软的影响,黄金交易重新活跃,价格不断攀升,可能创造历史新高。”吕女士说。“但我这个决定风险依然很大,毕竟金价现在已经很高了,而且黄金投资占用资金量大,收益率相对较低,未来我还是会以投资股市为主。”
要做到“心中有底”
对于部分中小散户长假期间患得患失的“股市综合症”,有观点认为,这是一种基于盲目投资的恐慌。过分担心节假日期间消息面上的利空,其本质是对自身投资行为“心里没底”。
老股民李刚认为,很多股民都是听消息炒股,对所买的股票知之甚少,自然没有信心,如果是深入研究后的长期投资行为,就不会因为一时涨跌而恐慌。对于一些股民的长假“七天理财”,他认为也要慎重:“我的观点是不熟不做,炒黄金、炒外汇,都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如果盲目杀入,很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和一些中小投资者一放假就对股市忧心忡忡的表现不同,大型投资者“放长线钓大鱼”式的投资为他们多赢得了一份气定神闲。不久前在杭州举行的一场投资报告会上,国际著名投资大师、量子基金的创始人罗杰斯表示,他至今没有卖出过一笔中国的股票,而且他希望自己一辈子都不要卖出中国的股票,待他故去后可以将手中的A股全部交给自己的女儿。
“投资股市时要谨慎,自己做好功课,不要听小道消息来决定是否买入,并且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罗杰斯认为,投资者如果能够理性地做到这些,就无需时时刻刻顾虑重重,度假期间心中也为股市七上八下。
南华期货研究所所长朱斌则建议:“目前国内资本市场上的机构力量越来越强大,特别是今年七八月份以来,基金所募集到的资金规模是空前的。未来的市场将是一个专家的市场,随着下一步股指期货的推出,国内证券市场的风险管理水平将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中小投资者与其自己患得患失,将钱交给专业机构去打理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文/姚玉洁 张道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