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起全球金融世界再也不会像过去一样为欧美所统治,而是呈现多极化发展的走势,会出现更多背景多元的市场竞争者。正如《银行家》杂志所言,这一场全球游戏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新的世界秩序将展现银行业结构的巨大变化。
记者陶冶2010年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前1000家银行排名日前揭晓。美国银行通过在金融危机中收购美林,超越摩根大通,成为全球资本实力最强银行。花旗排名第三,苏格兰皇家银行和汇丰银行分列第四和第五。来自新兴市场的银行持续增长强劲,资本排名第七的中国工商银行成为世界上最盈利的银行。中国共有84家银行跻身全球千家大银行之列,它们的总资本占到千家银行总资本的9%,而税前利润则高达千家银行的25%。
自1970年起,每年年中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千家银行基于各自所拥有一级资本数量的排名都被认为是全球银行业的一件盛事,今年也不例外。对于当事者来说,透过这样的排名,后起之秀可以看到奋进的希望,踯躅不前者能感受到身后迫近的威胁。而对于旁观者而言,这一排名的魅力更在于它以一种连贯的方式讲述着一种格局的黯然淡出和另一种格局的悄然形成。
比如,就在这一排名满40周岁的今年,人们发现盘点过去并展望未来全球银行业秩序变化的时机已然成熟。《银行家》杂志本月6日刊文称,“重心东移”或可概括至少过去20年来全球银行业的变化,而20年后这一格局将完成由单极向多元的转变,进而形成一种东西方平分天下的均衡状态。
前20年:国力变化决定银行业沉浮
由于在开始千家银行排名的前20年中,英国《银行家》杂志排名一直是以资产数量为依据的,直到1990年才改为以一级资本为依据并延续至今,因此近20年千家银行的位次变化才真正具有可比性。从入选千家银行的数量来看,包括北美、西欧、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在内的西方发达经济体银行境遇明显每况愈下,从1990年的778家下跌到2000年的703家,再到2010年的588家;与此同时,除日本外的亚洲银行业却在全球舞台上迅速扩张,从1990年上榜的104家增加到2000年的150家,再到今年的221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来自中国的银行从1989年的只有8家上榜增加到2009年的52家,再激增至今年的84家,20年间增加了近10倍。
事实上,除西方银行业在千家银行排名中占比不断缩水外,全球绝大多数地区银行业都在以不同的速度参与到顶尖银行的竞争中。其中,包括中国、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在内的“金砖四国”银行上榜数从1989年的43家增至2009年的130家,再到今年的146家,增加了两倍多;中东地区1990年仅有58家银行上榜,这个数字到2009年增加到了88家,今年继续扩大为90家。而包括哈萨克斯坦、尼日利亚和南非在内的一些国家银行也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数据显示,这些国家2010年有57家银行进入排名,较10年前的20家翻了一番还多。唯一的例外是拉美地区的银行,2010年入选千家银行的数量由十年前的50家下降到现在的44家。
从上面的数字中不难看出,全球银行业的天平正在发生变化,新的全球秩序正在形成。分析人士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西方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数据显示,1973年西方国家是全球银行业的主导。这些国家的GDP占全球GDP总额的57.8%,但只拥有全球18.4%的人口;到了2001年,这些西方国家的GDP占比降至52%,人口占比则降至14%。与此同时,地处东方的亚洲(除日本外)GDP在全球占比则从1973年的16.4%升至2001年的30.9%,人口占比则从此前的54.6%升至57.4%。数十年间,财富与人口占比分配不公的现象虽然依然存在,但较之冷战结束以前已有所改观。这种经济实力对比变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东方银行业出现加速成长态势,而越来越多排名靠后的西方银行则处于不断被赶超的位置。
后20年:“东盛西衰”营造多极格局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亦可昭示未来。过去20年千家银行名单的变化给了人们一个大胆假设未来的理由。《银行家》杂志就认为,2020年千家银行排名将进一步证实眼下银行业重心从西到东的转移,其中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银行业预计将有强劲增长,而西方银行则将继续衰落。这一判断仍然是基于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东西方经济及人口力量对比变化得出的,同时还考虑了本轮金融危机对东西方国家的不同冲击。
据权威机构预测,2032年金砖四国的GDP在全球占比将超过七国集团,而亚洲人口仍将占全球总数的60%,其中中国和印度人口在全球占比可能会有轻微下降,而发达国家的人口占比将继续稳定下降。而这种“东盛西衰”的局面将因为本轮金融危机而进一步加剧。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4年发达国家公共部门的平均债务将从2007年的占国民收入78%增至118%。在高额赤字和债务的阴影下,加之税收减少带来的结构性影响以及失业率上升的现实,发达国家正在也将要经历一段痛苦的时间。相比之下,危机给新兴经济体和金砖四国尽管也带来了伤害,但因为后者风险敞口不大,经济增长的杠杆化程度也远低于西方国家,同时没有债务之虞,再加之高增长的策略,这些都使其未来十到二十年的增长值得期待。
如果上述假设成为事实,那么《银行家》对于2020年上榜千家银行排名的预测是西方银行数量将降至500家左右,这与1990年其占比近80%形成鲜明对比;与此同时,亚洲银行的影响力将加速提升,预计会有300家银行上榜,是1990年时的3倍多。其中,来自中国的银行预计至少会有100家上榜,而“金砖四国”整体上榜数可能会达到200家。该杂志认为这种趋势在2020年之后的十年间也都将持续,预计到2030年西方银行在千家银行榜单中可能只能占据450个席位,而亚洲银行则会将地盘扩展至350家左右,届时东西两大阵营将更趋平衡。
除整体上榜数量会发生明显变化外,在前20位次的争夺上东西方的竞争也将更有看头。2009年和2010年前20家银行中西方银行的数量均是17家,但《银行家》杂志保守估计到2020年这个数字会降至14家。其中,美国银行可能仍占最多席位,而日本银行尽管在2000年有7家银行位居前20位,但这一数字在2009年就锐减至3家,今年更是只剩下1家银行单兵作战。该杂志认为,随着日本经济和金融实力的继续下滑,这仅存的一个位次也可能不保。相反,像中国农业银行、巴西伊塔乌金融控股银行以及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都很有可能会成为前20位的强有力竞争者。
显而易见的是,从现在起全球金融世界再也不会像过去一样为欧美所统治,而是呈现多极化发展的走势,会出现更多背景多元的市场竞争者。正如《银行家》杂志所言,这一场全球游戏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新的世界秩序将展现银行业结构的巨大变化。陶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