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再现要求人民币升值声音
意在推托危机责任逼中国埋单
人民币继续升值缺乏足够依据
保持汇率相对稳定是最佳选择
近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传来不甚和谐的声音:西方七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再次要求中国人民币升值。由此,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相对沉寂之后,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被推上了国际金融领域的风口浪尖。
早在2002年,西方国家就打响了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第一枪。当时,以日本财政大臣和《读卖新闻》为首,强烈谴责中国蓄意操纵汇率,向世界低价倾销出口商品,是全球通货紧缩之罪魁祸首,要求“西方七国”集团通过决议,迫使人民币汇率升值。继日本之后,美国高官、金融巨头、主流媒体立即跟进,欧盟也在一边摇旗呐喊,一时之间,人民币突然成了众矢之的,人民币汇率也在一夜之间仿佛成了世界各国面临的一切问题的罪恶根源。然而,人民币几年的缓慢升值并没有能够满足西方国家的欲望,虽然在过去的一年多当中,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西方国家由于需要中国的配合而暂时收敛了要求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动作,但在全球经济刚刚出现好转迹象之时,西方国家马上恢复了过去的颐指气使之态,又一次祭出了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大旗。
笔者认为,无论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分析,还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衡量,人民币都绝不能继续升值,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才是最佳选择。
众所周知,货币的价值分为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前者通过国内物价来表现,后者则反映在货币的汇率上。金融学原理告诉我们,在货币两种价值的关系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对内价值,它是货币对外价值的基础。换言之,货币的对内价值决定对外价值,而不是相反。从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4年多的情况看,国内物价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05—2008年中国CPI分别上涨1.8%、1.5%、4.8%、5.9%,四年累计共上涨14%。虽然自今年2月份以后,CPI连续7个月下降,但一方面这种下降是在前几年物价上涨过快基础上的下降,并不意味着人民币长期对内价值的上升,另一方面,在今年信贷大规模扩张的背景下,全年的CPI还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回暖,国内CPI在不远的将来必然会恢复正增长。因此总体上和长期来看,人民币的对内价值仍会呈下降态势。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汇率继续升值显然缺乏足够的理论依据。
从实践上看,人民币几年来的持续升值已经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如前所述,2005年汇率改革以后的几年中,由于国内物价持续上涨,人民币对内已经大幅贬值。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人民币对外价值却逆势不断升值,至今已累计升值将近18%。这两方面的夹击对我国外向型中小企业产生了严重影响,是造成这些企业困难的重要原因。鉴于这种现实,笔者认为,为了保证我国中小企业的稳定发展,人民币汇率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绝不能走继续升值之路。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除的背景下,更应该通过保持人民币对外价值的稳定来为企业构建一个良好的外部汇率环境。况且,在纸币流通条件下,长期而言,任何国家的物价都呈现为上升趋势,我国也不例外,因此,即使人民币的名义汇率保持稳定,其实际汇率也会变相升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民币名义汇率再继续升值,只能进一步加剧我国外向型企业的困难。
西方世界之所以总是将人民币汇率作为攻击的靶子,无疑是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西方世界再次逼迫人民币升值,一方面是为了转移国际视线,推托其在全球金融危机形成、发展以及应对危机方面应承担的责任,另一方面则是想以此迫使中国为金融危机埋单。至于“人民币汇率被低估”及其与“全球经济失衡”的联系,不过是西方国家为了自身利益而转嫁责任的借口。所幸的是,一些有良知的经济学家已经为此发出了公正的声音。据报载,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迈伦·斯科尔斯不久前应邀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发表演讲时就表示,人民币汇率水平要依照中国立场而定,而不是任何其他国家的立场,因为这一问题关系中国利益;中国“不应为金融危机埋单”。这一忠告应当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作者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谢太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