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管理规则基本要求
信用风险管理规则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管理权限和履职机制应当明确董事会和有关高管人员的权责界限和运作流程;
——管理机构和基本职责应当明确信用评估部门(或者岗位)的隶属关系和职责范围;
——信用评级议事规则应当明确主要人员和相关职责、相关会议与具体运作、等级确定程序;
——信用评级方法细则应当要求形成包括宏观分析、行业分析、定性定量分析及其他因素分析的信用分析框架;
——信用评级操作流程规范应当包括信息收集、调研访谈、初步评定、讨论审改、报告发布等基本环节;
——尽职调查制度应当明确有关人员、工作程序、业务记录、监督检查等内容;
——跟踪评级和复评制度应当包括跟踪评级和复评的范围、内容、时间等基本要素,应当特别明确发生信用事件或者产生重大影响时,跟踪评级和复评的议事规则及相关程序;
——信用评级报告准则应当规范信用评级报告的形式和内容,具有标准化的信用评级报告范本;
——授信管理制度应当明确每位交易对手的授信额度和管理方法;
——风险跟踪与监测制度应当明确信用风险敞口计算方法与报告规则;
——应急预案应当明确发生信用事件时,相应的管控机制和止损措施。
5.4信用评级符号体系
建有定义清晰的信用评级符号体系,且符合下列条件:
——采用国际国内通用标准,分投资级、投机级和违约级三档,并对每一等级分设若干细化等级;
——长期和短期信用评级符号,具有明确定义并保持稳定,不同评级符号对应不同信用风险或者违约可能;
——长期和短期信用评级符号对应关系明确。
5.5增信措施评估原则
建有科学合理的增信评估准则,且符合下列条件:
——第三方保证担保增信方式,明确规定担保人资质、担保人资产流动性、担保人财务弹性、担保条款、交叉担保效力影响增信的程度等。
——评估抵押、质押方式增信方式,明确抵押或者质押资产性质、抵押或者质押比例的充足程度、抵押或者质押物的流动性,以及具体的抵押质押条款等。
5.6评估信息收集机制
建有明确的评估信息收集机制,且符合下列条件:
——专人负责或者明确分工,信息收集工作已经实现常态化、持续化;
——拥有包括网络、报刊杂志、受评对象、主要数据供应商等信息收集源;
——采集信息可以标准化储存和检索,注有出处和发布时间。
6.系统建设
保险机构应当建立信用评估信息系统,且符合下列条件:
——包括信息集成、评级结果输出等模块;
——信息集成模块包括评级报告库、财务报表库、发行人日常信息库等,能够持续累积违约事件、违约率、违约回收率、信用稳定性等信息和数据,并作为经营管理资源长期保存;
——信息系统开始应用,并对信用评估产生实质影响。
7.运作管理
保险机构应当规范信用评估,且符合下列条件:
——有记录显示,信用评估已经成为固定收益投资的必经环节;
——有记录显示,固定收益投资之前,投资决策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均已使用评估报告;
——有记录显示,发生信用事件或者重大事件时,及时进行跟踪评级,并上报公司管理层和有关政府部门。
——主要原始资料、评估工作底稿、访谈调研问题清单或者其他替代程序、调研报告和讨论记录、首次和跟踪信用评估报告等业务档案保存完整。
8.特别规定
资产管理公司受托系统外的资金,除符合前述标准,还应当满足下列条件:
——信用评估部门设立2年以上;
——信用评估部门至少有6名专业人员,且具有2年以上信用分析经验;部门主管具有5年以上信用分析或者管理经验;
——开展信用评估后,买入的企业债券100%进行信用评级,评级结果与实际信用情况基本相符;
——持仓一年以上的企业债券100%进行跟踪评级,评级结果与实际信用情况基本相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