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益谦位于上海南外滩的办公室,墙上的一幅书法作品“坚忍耐烦”格外显眼,这也是刘益谦投资理念的写照。
“去年大家最疯狂的时候,我卖股票;现在大家都恐惧得想离开股市,我觉得抄底的机会又来了。”刘益谦说,除了控股的天茂集团(000627)的大非股份,其余法人股大都在去年市场火热的时候逐步卖出了。刘益谦创建的新理益集团股改前以投资法人股而闻名,持有的上市公司法人股高达2.5亿股,都是低价拍卖购得,持有数年,股改后大都获得了数倍的流动性溢价。
日前,刘益谦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表示,现在的股市处于一个底部区域,现在购入沪深300指数,未来三年的收益一定远大于三年期存款的收益。
A股合理价值中枢应在3000点
记者:A股市场一年内从最高6000多点跌到现在的1700点,作为一名长线投资者,您如何看待这样的暴涨暴跌?
刘益谦:我认为,目前市场已经跌到了地板上。股指在6000点的时候,大家不恐慌,认为迎来了黄金十年,一些专家甚至乐观预计股指要到一万点。但跌到现在这个地步,大家却非常恐慌,这说明人性是多么善变、多么脆弱。
我认为,A股的合理价值中枢应在3000点附近,低于这个就超跌了,现在市场点位是非理性的表现。
记者:根据您的经验,哪些迹象出现说明底部到了?
刘益谦:我说现在市场是底部了,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判断:散户在两千点以下极度恐慌;原来唱多一万点的股评人现在开始唱空到一千点;国内一批质量优秀的行业龙头公司开始纷纷跌破净资产,远低于重置成本。
面对非理性的市场下跌,政府要认识到,稳定资本市场才能稳定楼市、稳定消费、稳定经济。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和几年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资本市场长期低迷,将使企业和居民都受到伤害,因为在股市融资功能、投资功能和财富效应消失后,将对实体经济和内需市场构成严重威胁。
对投资者而言,在市场低迷、恐慌弥漫的时候,股价也是最低的,此时逢低买入股票,长期持有一段时间,战胜市场绝对是大概率事件。
记者:当前大部分机构投资者对中国的经济前景忧心忡忡,那么,您有何判断?
刘益谦:目前股市点位反映的是中国经济未来两年GDP增速在5%以下的水平,这样低的增速显然不可能发生。受外部金融危机和内部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会放慢,但不会衰退。从长远看,这次危机对中国意味着更多的不是“危”,而是“机”,即历史性的机遇。中国应该利用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资源、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的机会,努力寻找和占有海外资源。因为从长期来看,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价格一定会走高。
我感觉市场过分夸大了中国经济的不利因素,而忽视了有利因素。例如,大宗商品价格暴跌,油价从最高140美元掉到现在的70美元以下,会使我国制造业成本降低很多;此外,中国产品大多数是必需品,需求弹性较小,出口下滑的情况可能低于预期。
理性认识“大小非”压力
记者:很多人认为,“大小非”的套现压力是造成A股持续低迷的重要原因,您对此怎么看?
刘益谦:在3000点以上谈“大小非”的破坏,还有一定道理,但是现在都2000点以下,很多股票都跌破净资产了,还说“大小非”是洪水猛兽,就很可笑了。目前,市场上一大批上市公司的市值都低于重置成本,大股东增持的越来越多,增持本质上是产业资本主动地在制造新的“大小非”问题。比如,海螺水泥大量买入同行业的冀东水泥、华新水泥、福建水泥等公司股票,因为现在买人家的股票比自己盖水泥厂更便宜。海螺水泥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快速的低成本扩张,也说明了产业资本对当前资本市场错误定价的态度。
别人恐慌时低价入场
记者:日益壮大的机构投资者似乎并没有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反而成为助涨助跌的重要因素,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刘益谦:A股市场缺乏真正的长线投资者,持股时间超过一年的比例很低。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并非真正的价值投资,而是趋势投资,在经济尚未走出低谷前,他们没有勇气大规模加仓。一方面,基金经理存在中短期业绩排名压力,这势必造成其操作上的短视,热衷追逐热点;另一方面,基金投资队伍相对比较年轻,经验不足。
记者:最近保监会要求保险机构要稳健、长期投资,为稳定资本市场做贡献,请谈谈您对此的理解。
刘益谦:保险机构因为资金来源的性质,决定其应是天生的长期投资者。从现在股市行情来讲,保险公司买股票不是要为资本市场做贡献,而是为自己赚钱。现在的基本面情况不会再坏到哪里去,市场最缺的是信心。乘别人恐慌时低价入场,正是长期投资者获取超额收益的秘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