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资源股、金融股发力 沪指收复5500点 厉以宁担忧股市成"疯牛" -中国将用3年化解500亿农村义务教育巨债 粤本科生月薪最高两万 -环保总局:申请上市需环保核查36个月 用经济政策解决环保问题 -国土部通报16起土地违法案 涉及用地8193亩 附表 查处43名官员 -沪深交易所:三季报须披露扣除后每股收益 9月IPO融资频频刷新 -中国制造危机:仅1%出口产品受影响 我企业首次完胜涉外知产案 -上海社保案一审判决:祝均一18年秦裕无期 中国严厉打击非法集资 -钢铁出口退税或全取消 钢企压力加大 铁矿石价格4年累计涨165% -央行预测今年CPI上涨4.6% 2010年中国人均GDP将达3000多美元 -央行:第2套住房贷款首付不得低于40%
封闭式基金又现高折价率 是否暗藏赚钱机会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9 月 28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沉寂一段时间,集聚到足够的能量然后爆发,今年以来封闭式基金的行情似乎延续着这个规律。只要折价率高到一定的水平,封基的行情就会爆发;而爆发之后,折价水平下降了,封基又归于沉寂;沉寂一段时间,折价再度升高,于是,又有敏锐的投资者发现:“这里是价值洼地。”

  昨天,上证综指涨1.33%,而封闭基金整个板块上涨1.52%,跑在了大盘的前面。其中,创 新型基金瑞福进取一口气涨了3.24%,在封基板块中排名第二。单日涨幅排名第一的基金景宏,昨日上涨4.93%。

  封基再度回归高折价

  截至9月26日收盘,两市封基折价超过30%的已经达到25只,折价最高的基金普丰,已经达到37.5%。而两只创新型基金一上市就遭遇“打折”的命运,也给整个封基板块带来不小的打击。

  大成优选从9月7日上市交易起,到昨天为止15个交易日,除了交易首日和9月26日略有上涨外,其余13个交易日都在跌。瑞福进取从9月21日上市至今,只有昨天收了唯一一根阳线。截至9月26日,这两只创新型基金的折价已分别达到7.55%和7.59%。

  5月中旬开始,当上证指数徘徊在4000点关口时,封基因平均折价率一度达到27.96%。寻求价值洼地的资金大量涌入封基板块,导致封基纷纷大幅上涨。眼下,上证指数刚刚跨过5000点大关,封基的折价再度升高。昨日,上证综指收盘5409.4点,从4000点到5000点的过程中,封基的表现明显弱于大盘。

  业内人士认为,机构投资者近期不看好后市选择部分获利了结,这是封基前段时间表现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中信金通证券分析师钱向劲指出,折价率的提升,无疑会对市场资金具有吸引力。从长期来看,高折价依然存在一定的投资价值。

  三类封基有投资价值

  招商银行杭州分行金葵花财富管理中心主任姚进说,只要你对股市依然看好,封基高折价就蕴涵着投资价值,但是并非所有的封基都值得投资。他认为,眼下有三类基金值得投资者关注。

  第一类是马上要到期的封基。基金科讯将于明年1月11日到期,但目前的折价率还有10%左右。“对于一只仅有三个月就要到期的封基来说,10%的折价已经相当高了,这可能是被近期封基板块整体走弱拖累。”姚进认为,只要未来三个月大盘跌幅不超过10%,买入基金科讯就不会亏钱。相反,只要大盘涨,基金科讯跑赢大盘的几率很大。

  第二类是到期时间长、折价率高,且业绩好的封基。折价率在30%以上的封基往往比较吸引投资者的眼球,因为这等于基金打了7折销售。但是,并非所有高折价的基金都有投资价值。姚进强调,有些业绩差的封基,它的折价水平一直很高,这样的基金就不太有投资价值。他建议投资者可以考虑基金裕阳、基金裕隆等一些上半年净值增长速度快,折价水平又高的基金。

  第三类就是创新型基金。目前创新型基金只有瑞福进取和大成优选,而姚进本人则偏爱瑞福进取。“这是一只非常有特色的品种,适合像我这种激进型的投资者。尽管大盘跌的时候,它会跌得比谁都凶,但是大盘涨的时候,它也会涨得比谁都快。” (朱雪利)

来源: 杭州日报

图片新闻:
北京大学被评为最有人文社科影响力大学 清华排名未入三甲
卫星遥感监测:90城市违法用地约24万亩 向农村和中西部蔓延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聚焦十七大前中国人事任免
· 中国反垄断法出台 向垄断说“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