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最近发表的“美国资本市场相对实力评估”报告指出,欧洲债券市场的公司债发行额已经超过美国,海外竞争者正在抢走美国的资本市场份额,美国债券市场正在输给外国对手。
就在资本市场最发达的国家在为争夺公司债市场份额而烦恼的时候,中国证监会近期发布了《公司债发行试点办法》。在一位“海归”的资深投行人士眼中,这是中国资本市场一个里程碑事件。他认为,“从现在开始,我们才能真正谈论完整的中国资本市场。”
在过去十多年里,我国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债,而只有一种市场化程度较低的“企业债”。9月12日,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表示,公司债是一个新品种,是在企业债的基础上更市场化的品种。比如,企业债主要面对大型的企业,采取审批制,一般需要担保,并以政府批准的项目为主;公司债面对的是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核准制,不强制担保,不强制与项目挂钩。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长王国刚认为,企业债是建立在政府信用基础上的,它更接近于政府债券,因此带有强烈的行政调控色彩;公司债建立在企业信用基础上,是真正的资本市场品种。
行政审批制度的结果是,发行债券的权利限于为数不多的有政府信用做担保的大型国有企业,企业债市场规模的扩大也受到严重抑制。另外,债券市场的不发达使得企业融资出现了对银行的过分依赖。
“一个只有银行和股市的金融市场是极其危险的。当财富积累到一定水平,它几乎必然滋生泡沫与金融危机。”上述投行人士认为,仅由银行和股市构成的资本市场是不稳定的。首先,信贷创造新货币的能力远远超过债券。虽然理论上债券也可以产生类似的循环,但只有在企业相互发行债券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而这种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其次,银行贷款通常是短存长贷,一旦经济进入调整周期,市场信心动摇,资产和负债期限不匹配的弊端就会暴露,从而引发不同程度的银行危机。
另外,股票的收益是基于业绩的未来预期,一旦整体经济不景气,在拐点上就会出现群体性的谬误,导致泡沫和系统性风险。而债券是基于确定性,其市场的波动性大大低于股票市场。
正因上述种种原因,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亚洲多数国家纷纷加快了发展公司债券市场的步伐,人们意识到金融体系中银行占垄断地位的缺陷。
不过,美国出现次级债危机,不少人由此对债券市场安全性心生忧虑,担心发行公司债会否导致风险由银行系统向资本市场转移、转嫁给中小投资者。但一些专家表示,“除非取消金融市场,否则风险一定存在。盯着债券市场的风险不放,却忽略了银行和股市风险,这是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大力推进公司债,一方面能满足多元化的投资需求,完善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使优秀企业可以凭借信用优势进行低成本融资。另一方面,企业的信用级别将取决于发债公司的资产状况、经营管理水平、持续盈利能力等,因此客观上要求企业不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经营安全性。对于银行系统和股票市场来说,这也是一种保护。
因此,专家认为,公司债是资本市场最安全的品种之一,它的比重越高,资本市场就越安全。《公司债发行试点办法》的出台,意味着经过长达十数年的论证与酝酿后,公司债市场终于迎来了真正的发展期,而我国全面资本市场的建立也已经渐露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