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月15日开始,能繁母猪保险在全国大规模启动,保险公司在各地签单的消息频频传出。
这是好事,保险业快速反应,配合国家产业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
今年以来,猪肉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并带动了牛羊肉等副食品价格的上涨和物价总水平的上扬,各大部委联手出招调控猪肉市场,保险机制作为手段之一被采用。
6月底,财政部发文,提出“从2007年开始,国家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建立母猪保险和饲养补贴相结合的制度”。7月18日,财政部出台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7月30日,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提出8条意见扶植生猪生产,其中就包括母猪保险。
8月1日,保监会以紧急通知的形式,强调生猪保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就建立健全生猪保险提出了具体措施,明确了能繁母猪保险的试点公司、保险责任、保险金额、保费等等。同一天,保监会还和农业部联合发文,强调“加强疫情防控,降低生猪疫病发生率和死亡率”,防控保险业的上游风险。8月2日,保监会就生猪保险召开了视频会议,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和紧急通知内容。
如果把生猪保险比作一场战役,到8月15日止,可以说,保险业打了一场快速、漂亮的预备战。这之后的一切,才是真正检验行业水平的硬仗。
能繁母猪保险是国家通过保险机制进行产业宏观调控的首次尝试,也是财政职能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在保险领域的首次实践。既然是首次,必有其逐渐完善的过程。
在产业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生猪保险的保费也许不难收。但保费收进来之后,风险管控如何跟踪落实?目前的费率、保额在试点过程中是否有进一步调整的可能?如何在同样的费率、保额条件下,体现不同公司的产品特色?体现差异化的售前售后服务?如何保证经营过程的透明、公开?还有,最关键的是,一旦出现大面积灾情时,怎么能有效地保证社会利益、农民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平衡?
由此联想到交强险。
建立交强险制度的初衷,是期望通过保险机制,倡导文明驾驶、改善全社会的交通安全状况,是保险社会管理职能的充分体现。作为一项政策性保险,保险业承担代办职能,本着不赔不赚的原则经营。
如今的生猪保险,同样是一项政策性保险。不同的是,交强险是强制性保险,不投保,车不能上路,保费完全由消费者个人承担;生猪保险,80%的保费由财政出资,养猪户只承担20%的保费,目前尚没有看到强制投保的有关规定。
可以看到,经历了前一段时期的交强险风波,保监会对政策性保险更加重视。在8月1日的紧急通知中,强调“能繁母猪保险应独立建账、单独核算。在操作中要明确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保费补贴比例和具体金额”。“确保公司经营数据真实,费用控制合理,资金流向明晰。”
从交强险到生猪保险,足见国家对保险机制的日益重视,保险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更为重大。这是机遇,也是考验。保险业需不负政府重托、赢得社会信任,才能堪当重任,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张春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