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实录:彭真怀谈中国农村改革发展

2010年12月22日12:5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彭真怀 中央一号文件 1975年 1983年 留守儿童 发展农业 农村改革 发展小城镇 农村城镇化 农村消费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中国网:

刚才您也说到,如果想发展农村经济的话,我们现在首先要走的是农村城镇化这条道路。您认为如果我们中国的农村经济走了城镇化这条道路以后,真正给农民带来的实惠有哪些?

彭真怀:

城镇化是中央现在提出的,过去我们提出是城市化,一字之差实际上含义很深。我们认为在中国,13亿人口、9亿农民的基本国情框架下,解决中国农民到底向哪里去,确实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到底有没有可能接纳这么多的农民工。目前的数据表明,我们有2.5亿的农民工,他们的身后还站着8700万的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这3亿多怎么办。中国的基本国情是我们有70%以上的农民,我们有50%的农民在农村就业,这与其他的国家都不一样,我们对比别的国家,我们是70%以上的农民,别的国家主要是指发达国家,他们的农民只占10%以下。我们有50%的人在土地上找饭吃,是在农业上做耕种。而国外的发达国家,他们的数字是5%以下,这就是一个数值。如果按照普通的城市化的想法,很多学者都认为中国必须靠大城市,靠大的城市群,在这样的背景下,其实这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

彭真怀:

比如搞小城镇,可能使城镇各个地方浪费资源,只有大城市有集聚性,比如说现在北京在上下班的高峰期就出现了瘫痪状况,北京市委市政府正在采取措施来治堵。但是如果我们的发展思路,所有的政策资源和资金都往北京集聚,你怎么样发展,你修了6环、8环也没有用,路修到河北也没有用,因为你的政治思路就是扩张道路。所以网民说:“首都变成了首堵”。

事实上,全国各个省会城市,包括计划直辖市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有学者预言,在未来的三五年内,直辖市、省会城市基本会出现瘫痪的状况。因为你把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在这里,这显然不符合国情的发展思路。

彭真怀:

我们过去的城市化进程一定要弄清楚一个问题,城市化究竟是让人民的生活更美好,特别是是让广大的农民进出到城市以后生活的更美好,要居有定所,有所就业和保障,还是仅仅成立了一部分人的城市化。而实际上,现在我们城市面临的问题是,城市的低收入人群和边缘人群本身的生活也得不到保障,他们也买不起房子。我们就要反思,这个城市化究竟是对哪些人有利,如果广大的农民没有得到好处,城市的低收入人群和边缘人群没有得到好处,那被请问是谁在得到好处,这是给我们提出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所以说片面推进城市化,我个人认为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

中国未来的发展,要看中国未来30年,甚至100年的增长最大的秘密,也是我国拥有的长远优势,就是要发展小城镇。在2000多个县,每一个县发展一个小城市,和三到五个重点镇,这是可以就地解决农民的问题。你比如说,北京把33个镇要提升他的服务功能,就解决了44万的农民就地就业的问题,这就是一个很显然的例子。

彭真怀:

我们一直看到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发达,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很重要的两个原因是值得思考的。第一,小城镇的发展。他们的小城镇发展就像树根一样,深深的扎根在这块土地上,为当地人民提供就业机会。第二就是民营经济很发达。因为县域经济以下不存在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和行业,所以民营经济非常的发达。所以民营经济像草根一样的扎根在这块土地上,铺了一片绿;小城镇建设像树根一样扎在这块土地上,成为一颗大树,倒不了。所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发达了。

有很多同志在看长三角和珠三角发展的时候,总认为是别的原因造成的,但是真正的原因就是小城镇建设起步早、见效快。另外民营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成效。这两条是这两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原因,而且是所有发展快的地区都离不开这两点,这是两个果实,长在这两个土地上面。这两点也告诉我们,小城镇是所有城市的母体。我们现在看到上海是一个大城市,实际上当年在浦东经济是一个小渔村,广州也是如此,也是一个小渔村,深圳也是这样,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产物,原来是寸草不生的地方。中央说这个地方画圈,我们要建立一个深圳特区和一个香港特区,要并驾齐驱,要学习香港的先进经验,为香港的回归做好准备。深圳这些年发展了。所以说所有小城镇都是城市的母体,我所向往的中国农村的发展之路,就是农村、小城镇,然后是城市,当然城市当中可以包括一些大城市,甚至是城市群和中等城市,但是所有人都不能离开这个母体,就像每一个人来到世间都离不开母体一样,所以中国城市的发展道路都是从小城镇到城市的演变过程。我们不能忽视这段历史。

中国网:

您说的非常好。刚才我们也聊到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农村发展要从城镇化入手,我们也看到中国的农村发展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有很多以前的贫困县已经脱贫致富了。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些贫困县都不是通过农业来实现的脱贫致富,现在还有很多的产粮大县还没有脱掉贫困的帽子,这个问题您是怎么看的?

彭真怀:

是的,这就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你刚才讲到的,江阴、昆山、张家港这几个县级市,也有百强县,我们每年有一些机构都在评这种所谓百强县市,包括县级市,这些百强县市没有一个是靠种粮起家的,靠种粮而强的,都是靠发展工业。比如江阴在县级市里有29家上市公司,创造了奇迹,多少年来,已经连续八年一直是百强县之首,这些城市还有多少种粮食的呢?主要是工业的发展,因为工业可以带来直接的财政收入,有了可用的财力,地方政府就可以做想做的事情,办成多少年没有做成的事情。

相比之下,全国这些产粮大县都是财政的弱县和农民的穷县,这就表明一个情况,中央要粮食安全,从国家战略层面考虑,13亿人口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要粮食安全。但地方发展当中,由于分税制的实行,地方说我要可用的财力,我没有钱做不了事情,就没办法使人民有更多的幸福感。另外,农民要增加收入,所以,三者之间是有矛盾的,中央要粮食安全,地方要可用财力,农民要增加收入这三者之间是有矛盾的。这个结一定要解开,这就在整个农村发展问题上,我们得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总是在一些肤浅的层面上讨论来讨论去,实际取得不了任何实际的价值。

彭真怀:

再回过头来看看,全国有800多个产粮大县,这些产粮大县为什么穷?因为他们的地是用来种粮食的,种粮食就会进入国土资源部保护的所谓基本农田保护,任何人不得去侵占,谁要侵占,甚至一把手要问责。因为耕地要保护,所以就不能发展工业,没有发展工业就带不来税收,主要农民种粮食交给国家,对地方税收贡献来讲是微乎其微的。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产粮大县靠自身的发展是非常弱的,所以中央要集中资金,我个人认为就不应该十七个市农部委之间在会议室里就把它分掉,而应该优先支持这些产粮大县的发展。

这些产粮大县发展什么呢?按照中央一贯的精神部署,还要在城镇化制度创新方面,比如说建设小城镇,首先要让这些听中央话的,老实的人,老实的地区,产粮大县受到得到中央政策惠农资金的实惠。这样一来,因为发展快的百强县不需要中央再给予什么政策,他靠自身的发展就可以往前走了。

市场改革的问题,主要是工业产品进入市场,市场经济的法则就是强者愈强,弱着愈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让800个产粮大县得到中央资金的支持,我们每年有4000多亿,甚至更多,有没有可能我们从2011年开始,对这800个产粮大县拿出5亿直接支持,而不是通过其它部委来发放,那么支持这些产粮大县,我算了一下,每个县5个亿,800个县就是4000亿,这4000亿直接支持这些产粮大县的县城建设和重点3至5个小城镇建设,体现中央的政策意图,把他们带动起来。因为小城镇建设好处是什么呢?人口向小城镇聚集以后,耕地就得到有效的复耕。当然,前提是土地必须为小城镇建设所用,在县域范围内占补平衡,要用于县域经济的发展,不占优,不设项。

彭真怀:

现在大多数县域范围内土地的整理,复耕出来的,集中起来的建设用地主要是被地级市、城市拿走了土地指标。县里一方面没有钱用这些指标,另一方面它上面还有一层城市的管理,地级市的管理,就被地级市拿走了。像这种情况要注意,把这些复垦的土地通过占补平衡作为集中的建设用地,主要用于县域经济的发展,用于提高小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而小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提高了以后,那些80后、90后的农民工他们在小城镇有稳定的收入,就可以直接在家乡实现就地城镇化,完成他们进入城镇的这一步,我们再完成它的就业保障和社会保障,这是一个“组合拳”。

如果我们把这个“组合拳”打好了,那么农村改革发展的任务就开始破题了,所谓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的发展,农民就可以有地了,农民集中居住了,土地可以实行适度规模化,搞现代设施农业了,而农民一方面进城了,我们要安置好他的就业保障,这些工商资本进入乡下以后就可以安排农民就业,如果我们产权制度改革了,农民土地的流转,应该跟着工商资本共享商业利益的,土地产权一旦归农民所有,农民就可以进入项下的工商资本进行对等的谈判,就是说,并不是你给我一次性补偿,而是这块土地我是主人,你要跟我一个组织的农民,一个团队来进行谈判,而这个团队就是这个项目的股东,这个数值应该占30%左右的股份,这样一来就由商业资本,包括房地产开发,大的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可以按照这样的程序来做。

彭真怀:

这样你想想看,一方面现代农业发展起来了,农民通过工商资本的带动有了自己的一份股份,另一方面,农民在这个农业企业就业,农业发展起来了,农村的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为什么是城市的母体呢?我去过很多农村,每一个村落的基础设施,脏、乱、差这些情况是从哪里来的?污水到处流,垃圾到处堆是什么情况?因为农民没有这个意识,因为一个人只要在水、电、路好的环境里,他才可能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所以小城镇建设的好处就是就近城镇化,不需要农民更多向往大城市。我去过很多地方调研,大多数地方的农民都说,我跟他们交换的意见表明,有80%以上的农民实际上并不想进入大城市,因为大城市里,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还不太适应,80%以上的农民愿意在县城和自己身边的小城镇落户,这是他们对自己家园的建设,对美好生活的寄托。特别是从目前的状况看,落后的农村与发达的城市并存的时候,发达的城市采取了种种措施,不让农民进城,指户籍制度上不让农民落户,农民在这种情况下会做出理性的选择,选择小城镇来建设自己的家园。整个农村改革发展,必须落到小城镇上来,这样才有可能使农民收入增加,使现代农业发展成为一种可能。包括农村的稳定,“三农”问题的解决一定要落在制度的空间去,在这个问题上进行制度的设计,才有可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中国网:

刚才听您说了这么多,也觉得从农民本意上来讲,还是不愿意一步从农村直接来到城市的,还是需要这样的过渡。

彭真怀:

是的。

中国网:

我们看到网上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说中国目前有两块非常发达的“胸大肌”,一块是城市的房地产,一块是出口加工,这两块“胸大肌”之所以“发达”是因为把农民的土地增值收入,农民的剩余劳动力以及社保扣除,附加在其中,所以才形成这样两块非常发达的“胸大肌”,这是非常形象的比喻。对于这个比喻,它所要告诉我们的真相是什么呢?

彭真怀:

他告诉我们的真相,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有两个重要的拉力,一是城市的房地产,现在我们看到城市房地产牵涉到五十多个行业,房地产面临房价的疯涨,因为房地产的问题,我认为它现在是个政治问题,不但是经济问题,人民有没有房子住的问题。当然,人民有没有房子住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从这个层面来看,安居才能乐业,如果居无定所,我们就无法安心做自己的事业,所以它已经成为一个政治问题。

为什么城市房地产会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力呢?从9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的分税制,中央拿了大头,地方拿了小头。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想办一些事情,没有可用的财力,中央给了灵活的政策,关于土地收入这块可以作为地方财政收入使用,正因为如此,各地方政府发现了这个政策的空间,所以也不能把责任板子完全打到他们身上去。普遍发展快的地区都把土地增值、卖地作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有的地方卖地收入占了当地财政收入的60%以上,这种情况实际是值得忧虑的。

地是哪里来的?刚才说到“胸大肌”,其中为什么说城市房地产剥夺了农民的利益呢?地是从哪里来的?地是农民世世代代守着的,由于1956年以来我们实行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农民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利,因为地不是你的,你可以耕种,有使用权,家庭承包责任制给了农民使用权,但没有所有权,政府法律上明确规定,不经地方政府批准,任何农地不得转为非农用途。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对这个问题上束手无策,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机会,因此,地方政府对这个问题上找到了一条生财之道。当然,这个生财之道就直接影响到地方GDP的增长,数据的好看,甚至直接影响到地方政府官员本身的升迁荣辱,所以,最近二十多年来提拔的地方政府官员大部分都是靠房地产起家的,这个情况实际是不言而喻的,逐级提拔起来的官员他们基本是这样,否则他们没有从政的业绩。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