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膨胀问题可能长期存在,弱化流动性膨胀弊端的基本战略一是调节国民收入分配,二是改革现有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昨日表示,中国流动性膨胀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仅仅依靠货币当局,并继续沿用现有的政策手段来应对流动性膨胀问题恐怕难以奏效。他同时认为,“流动性膨胀”的提法比“流动性过剩”更为科学。
“流动性膨胀反映了社会资金比较充裕的现实,并能够揭示社会资金充裕的原因。流动性过剩则不然。”李扬指出。
国内银行体系中存款的增长,经常项目顺差高企导致了输入型流动性膨胀;其次,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资本净流入),进一步强化了外汇储备增长态势,引发了外生性流动性膨胀;再者,基于IT技术之上的支付清算制度的现代化,提高了货币的流通速度,从整体上提高金融资产(负债)的流动性;最后,金融市场发展与金融创新的深入,不断提高资产(负债)的流动性。
对此,李扬得出结论:流动性膨胀问题可能长期存在,仅仅依靠货币当局,并继续沿用现有的政策手段来应对流动性膨胀问题,恐怕难以奏效。
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为例,李扬认为,用提高准备金率来替代发行央票固然有降低调控成本的好处,但央行要对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这种制度客观上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从央行获取利息的便利,扭曲了存款准备金的功能,弱化了准备金作为对金融机构“课税”的调控功能。
他同时认为,流动性膨胀不一定是坏现象。“充裕的流动性有助于实现一国经济保持低通货膨胀条件下的高速增长。对于中国和亚洲各国而言,流动性充裕,可以使得自己的经济增长免受美国经济放缓的拖累;另一方面,充裕的流动性又可能给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带来不利冲击,其中,资产价格的快速膨胀可能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风险。”
李扬提出,弱化流动性膨胀弊端的基本战略一是调节国民收入分配,二是改革现有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
李扬认为,从本质上说,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改革,是要将原先由货币当局独揽外汇资产的格局改变为由货币当局、其他政府机构和广大企业和居民共同持有的格局。但是他也指出,这种“藏汇于民”的改革战略一经启动,必然要面对外汇市场参与者增加、外汇交易量增加、外汇交易工具增多、以及市场主体决策函数多样化的问题。这种结构的变化,必然会造成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增大,进而会增加货币当局调控外汇市场和人民币汇率的难度。对此,货币当局要有充分的准备。⊙本报记者 但有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