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李扬表示,作为一个战略,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任务应当是将外汇储备有机纳入全球化发展战略中,而不是简单用掉。从这一点来看,中国应当转变目前单纯商品输出的道路,而实现从商品输出转向生产输出、资本输出。
在“后WTO时代:中国与世界” 论坛上,李扬表示,作为我国金融的长期问题之一,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是必须要改革的。但是改革并不意味着就是要“用掉”外汇储备,而是应当将外汇储备有机纳入中国的全球化发展战略中来考虑。
“就这一点来看,中国的商品输出这条路已经不能再走了,我们要走向生产输出、资本输出。” 李扬说,“比如说我们和韩国有贸易逆差,逆差主要是钢铁,哪个企业生产的呢?我买他的股票,这就资本输出。但注意这不是用掉,而只是外汇储备金融使用方式的转变。”
在会上,李扬对我国目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质疑。在他看来,我国目前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范式已经走到尽头,货币供应的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都已经是在每况愈下。
“央行今年对基础货币的控制是很有力的,就此而论是很有效的,但事实是货币供应并没被控制住,表明之间的相关性在减弱。”他分析说,主要是三个原因造成的:一是货币乘数的控制出现了问题,今年三次调整准备金率后,市场仍按照自己的惯性在走;二是长期顺差和外汇市场变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三是2005年大额支付体系启动,降低了准备金制度发挥作用的空间。
对此,李扬提出,下一步应转变货币政策的调控机制,主要措施包括:提高中央银行独立性,独立的含义在于独立于政府,独立于财政,独立于企业,独立于市场。其中独立于市场就是说央行不能有自己的利益,不能为了减少调控成本,而去选择货币政策。
李扬在会上还批评了我国目前的监管体系。他说,我国目前金融监管体系运用了行政机制进行机构监管的老思路,与功能监管的世界潮流相悖,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各部门基于自己的立场,对同一个金融活动分别制定着眼于自身权利的制度,出现了各监管机构各行其是、监管重叠、缺乏协调、信息不能共享等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