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近期是否会公布单位GDP排放的具体减排目标,于庆泰表示,应当从总体上看待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措施,单位GDP排放的指标只是我们一系列重大措施中的一项。举一个例子,胡锦涛主席在9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讲到我们在未来10年要增加4000万公顷造林,我请教过林业专家,专家告诉我,4000万公顷的造林相当于600亿棵树,也就是说在今后10年里中国要为世界每一个人种大约10棵树,这些树种下去以后,在未来许多年里都会发挥碳汇的作用。总的来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不会动摇,行动力度不会减弱。
关于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何时达到峰值,于庆泰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要取决于很多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员发现,发达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的曲线具有一些共性。在一个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能源消耗以及相应产生的排放总体上呈比较大幅增长的趋势。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完成,也就是所谓的后工业时代,随着人口增长的稳定,一个国家的排放会经历从增长,到增长幅度逐渐平缓,到达到峰值,到出现下降的趋势。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处于完成了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进入了所谓的后工业时代。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排放何时能够达到峰值要取决于很多因素。首先要看我们的发展阶段,我们的科技水平,我们的人均GDP,我们的资源禀赋,还要看国际合作的力度,尤其是在技术方面的合作力度。目前,峰值问题还是中国许多学者和研究机构正在研究的问题。
关于中国致力于2020年把可再生能源占能耗总量比例提高到15%的目标是否太过保守,是否将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宣布新目标,于庆泰表示,中国政府有关指标是通过反复论证得以确定的,最终确定的数字已具有相当的挑战性,也是中国政府认为可以经过努力去争取实现的指标。但中国政府对扩大对可再生能源、非化石燃料能源利用态度明确,将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努力。
关于国际报道中“中国温室排放居世界第一”的提法,于庆泰表示,温室气体排放不能只看当前,不看历史,当前大气当中累计的温室气体80%源自发达国家,中国只占余下20%里的一部分。不能只看总量,不看人均,中国有13亿人口,当前人均排放只是发达国家的1/3、1/4甚至1/5。不能只看生产,不看消费,排放的另一面是能源消耗和经济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生活水平方面,我们不可能接受中国人只享有发达国家1/3、1/4甚至1/5权利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