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我们按照EEI是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将所有省市区分为两组,如下页图所示,我国生态文明水平较高的集中连片地区包括四块,即:京津地区、黄河下游沿岸地区、华东华南沿海及江南丘陵地区、川渝地区。其它地区生态文明水平均低于全国水平。
谁能左右生态文明?
是什么决定了各地区间生态文明水平的高低差异?
首先是GDP、人口规模。理论上说,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一个地区人口和经济规模越大,生态文明水平就会越高。但是相关分析表明,这种正面影响并不大。
其次是人均GDP、劳动生产率。由于在不同的经济结构、技术水平条件下生态效率不同,生态文明水平与人均GDP和劳动生产率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即在其它条件一定情况下,地区人均GDP和劳动生产率越高,其生态文明水平越趋于较高。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率的提高,其生态文明水平是趋于明显改善的。
第三是经济服务化。第二产业是物质的经济,而第三产业是相对去物质化的,所以可以预见,经济服务化率即第三产业占GDP的比率越高,生态文明水平亦会趋于较高。相对于经济快速服务化的省份,那些工业仍占较高比重的省份的生态文明水平就要明显低很多。
第四是城市化水平。生态文明水平与城市化水平是密切正相关的,并且呈不断上升趋势。此外,家用汽车的拥有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市发展水平的高低,它对生态文明水平的影响途径是多方面的。从统计结果来看,生态文明水平和家用汽车拥有量的相关性为比较显著的正相关。
第五是经济活动能耗。生态文明水平与万元GDP能耗、以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是呈显著负相关的。启示是:利用技术创新降低能耗,发展循环经济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六是人均生态足迹。在经济产出一定的条件下,地区人均的生态足迹越大,说明人均消耗的能源和对环境的影响较大,生态文明水平也就越小,但这种相关性并不显著。
(本文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各省区市的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FAO的官方网站等资料。由于数据的可得性,研究地区没有包括西藏。)
课题组首席科学家杨开忠解读排名背后:
“GDP高不一定生态文明程度高”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北京报道
“刚下飞机,你的电话就打过来了。”作为一名著名区域经济学家,杨开忠很忙碌,8月11日下午刚从青海调研结束回京开会,12日一大早又要奔赴广西调研。
之所以忙碌,因为他除了作为北京大学教授的教学工作外,还承担了大量的重要科研任务,同时身兼诸多职务: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亚洲城市和区域研究会副会长,亚太和平科学网络创始会员,国家“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北京、福建、青海等省的政府顾问,中国海外交流协会理事等。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全国的每个地方。
出生于南方的湖南省,宽柔和气是他的特点;而由于长期生活在北方,身上又兼具北方人的豪爽,敢于直言是他的特点。
之所以敢言,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只是一个研究区域经济的学者。”但是,跟其他学者相比,他研究区域经济有着更为深广的理论基础和得天独厚的条件。1983年9月至1985年12月,杨开忠师从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林超、已故陈传康教授攻读自然地理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86年3月至1988年12月师从我国已故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尚清教授,攻读政治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地理学和经济学两方面的专业背景,让他研究起区域经济游刃有余。
作为国家“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作为北京大学的一名教授,杨开忠的民间知名度并不如国内一些当红的明星经济学家,但是近年来,他在区域经济研究领域的成就却越来越多地引起公众关注。上文的调研报告,是其担当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区域协调发展与政策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之一。
就此报告出台的台前幕后,记者专访了杨开忠教授。
仅有万元GDP能耗的数据还不够
《中国经济周刊》:您主持的这篇评估报告是不是中国的第一份关于生态文明的排序?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排序?
杨开忠:据我所知,关于各个省份的生态文明程度的排序,这还是第一份。
之所以要做这样的排序,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首先是发展方式转变的考虑。去年下半年发生金融危机以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是成为一项非常紧迫的全球性战略任务。当前,美国等主要国家和地区都非常强调ET技术(能源环境技术)、低碳经济等一系列绿色发展方式,我国进入十一五时期以来十分强调了节能降耗减排,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现在我们对中国各个省区进行生态文明排序,有助于改变我国目前各个地方在发展过程中,只一味、单纯地强调GDP的倾向,将有助于各个地区的发展方式向生态文明的方向转变。
其次是指标完善方面的考虑。关于地区的生态文明的程度,国家实施节能降耗减排以来,主要强调用万元GDP能源消耗指标去衡量,这个指标非常重要,但是我认为还不够全面,于是就考虑用单位生态足迹所支持的GDP来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在生态上是否文明,这将有助于更全面地衡量各个地区生态文明发展的程度。这是我们很重要的考虑。
《中国经济周刊》:这个排序刊发出来以后,您估计各省市自治区看到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杨开忠:这个排序可以让各个省市自治区看到自己的生态文明水平跟其他地区的对比,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在这个基础上,(榜单)也许对他们思考将来的发展模式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激发作用。
《中国经济周刊》:在这个排序中,我注意到北京市是排第一位的。而在2002年左右,北京的沙尘暴还让很多人记忆犹新。在生态文明的排序中,北京为什么能上第一名?
杨开忠:在我们这里,生态文明水平是指单位生态冲击所对应的经济产出。北京单位GDP对生态的冲击要小一些,与北京市的产业结构(北京第三产业今年上半年已达74%以上)、产业技术水平、管理等各个方面都有关系。
“仅有GDP是不够的”
《中国经济周刊》:我注意到这个排序并没有按照东、中、西而得出生态文明程度的高低。像东部的辽宁、河北两省,就处于低水平组;而中西部也有一些生态文明程度比较高的地区。如何理解这种结果?
杨开忠:这个排序的结果并不完全是按东、中、西的地理分布。这正好说明一个地方的GDP高,并不意味着这个地方的生态文明程度就一定好。上海的人均GDP全国第一,但是生态文明程度并不是排在第一位;而有一些地区很落后,人均GDP很低,也并不意味着其生态文明程度就高。因为一个地区不发展也不行。我们需要考虑GDP,但是仅有GDP是不够的,必须考虑到地区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冲击,需要综合考虑。
|